先是问题:如果可以选择删除记忆,你会如何选择?
我或许会选择删掉吧。但是我也会像《记忆大师》里的黄渤一样,先录下来,可以选择,留好退路。
我总是想的太多,给自己留好退路,像做好万全之策一样。
今天看了上映3天的《记忆大师》。有人说去看段奕宏,其实,我并不知道他是谁,我是冲着黄渤跟悬疑片去的,再加一点分数的话,估计就是徐静蕾了。
不谈剧情,谈感受。
从题材上讲,通过交换记忆,进行案件的循序推理。从创作空间上讲,有一些狭窄。
最近,看了好一些悬疑电影。做好一部好的电影是不容易的,很高难度。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一步步的引导观众进行分析,然后推倒他们的分析,再泼出一条主线,继续牵着观众的推理走,直到电影的技术,訇然,给出结局。不突兀,又极有思考的张力。
好的电影,是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才慢慢上映。
《记忆大师》,背景设定的并不好,个人觉得。像国外,要不就是现实主义,要不就是虚幻的设定,而这部恰恰是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虚幻在记忆删除,交换,就又制作很粗糙的感觉,现实是家暴的一系列杀人案。背景设定,只是故事的开端,真正重要的还是情节。
做的好的地方是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设置的必要,看完之后,觉得整体性很强。一个个真凶的迷雾弹,还有从一开始就开始渗透的信息,利用每个人的人性弱点,给主角阻挡了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案件的慢慢展开,出现的拉拉剧情,真的是有够出其不意的。一个跟班角色从一开始就出现的不重视铺垫,再到慢慢的开始进行自主的推理,小孩子的表现,车门打开的方式,都在给出自己的暗示以及推动电影的发展,最后出现的结局还是在情理之中。
电影利用了「记忆大师手术」删除的不是记忆,而是删除这段记忆之中的情感依托,让参与者变成旁观者,切断情感联系。从而制造了第三者的视角,让男主可以来回于他与凶手的记忆之间,这样对故事的真实度与可信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电影还算不错,因为有吸引力,有紧张感以及大回折,在看看表的时候,突然一个镜头吓得我都有些缩手。可见剧情造成的紧张感以及恐怖氛围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