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说,好就是好,还需要思考?确实如此,我到网上查了半天,愣是没有查到这”好“的定义。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没有思考的价值。好是什么,好又是如何出现的?
其实好也是一种感觉。
我们说不变的生存需求,变化的是满足生存需求的标准。
而好就是在描述当前事物“满足需求标准”时的一种心理形态。
我们说这个菜好吃,这里的“好”就是在表达当前的菜很满足自己饮食的需求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和自己胃口”,可以更好的让吃饱的一种方法。
而从生物学上讲,还有一种“好”是不变的,这来自于我们的本能进化,例如我们天生会认为“甜”的就是好的一样,这些本能认知是在漫长生存进化中,而形成的对生存有利的本能决策行为。
总之,今天我们所有“好”的认知都源于生存而产生,凡是帮助我们生存有效的方法,我们本能都会认为这是好的。
这是人类在几百万年的生物进化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生存,促进生存的本能认知能力。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认为的好”好像在“变质”。在今天的生存环境中,已经出现欺骗我们本能的策略了,各种刺激,各种推荐,都是在通过触发我们本能认为的“好”来展开,来让我们因此获得愉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这愉悦并不是来自生存付出所收获的奖赏,而是在刻意挥霍破坏我们的生存能力。
今天我们本能认为的“好”,已经脱离了“生存有利”这个前提了。
看看身边,大部分人一天投入在手机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五个小时,这甚至比真正的工作投入还多。这样的本能投入真的是对自己的生存“好”吗?显然不是。
在今天,我们“认为”的好和真的对自己好已经是两码事。
“认为好”只需要按照我们“认为”好的原理去构建类似的行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错“以为好”,但这跟真的对我们好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是在伤害我们生存的好。
我们经常被别人以对“自己好”对方式去诱惑,让我们注意力投入在他们的方式上面。
真实的情况就是:这不过是别人创造了让我们“认为”自己好的行为事物,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听从他,并成为对他的好资源而已。手机上的信息就是这样一个事物,即所谓是你在用手机还是手机在用你。
在面对“好”的诱惑时,我们需要有定力,去判断当前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投入什么,又可以收获什么对自己有益的价值?
只有那些我们付出后对我们长期生存有利的收益才是真的好,反之那些即刻的刺激都不过是让我们“认为好”的诱饵而已。
在这个人工智能,算法进化的今天,高效产生让我们“认为”好的内容已经不是难事,并且让我们认为“好”的行为触发频率也在变的越来越快,以至于我们开始变的对我们生存有效的事情开始变的没有耐心。
不愿意花费更多成本(物质、体力、脑力成本)获得对生存帮助的资源,更喜欢被动的刺激。
我们吃一顿饭,不能马上尝到味道,就认为这样的事物不“好”,我们看一篇文章,如果不能一会让我们产生“兴趣”,不能激发我们的情绪,那就是烂文。这是一个“好东西不好“,刺激当道的时代,越刺激,越快速的让我们“认为”好,才是这个时代让我们”认为好“的主流价值观。
但这却不是生存的主旋律,越刺激,越焦虑,越焦虑,越没有耐心。我们需要从头算,学会思考和洞见,识别表象的“好”和真的“好”事物, 并付诸自律行动。每当我们本能认为“好”的时候,需要给自己的一个理性提示:这是真的好,还是让我“认为好”的诱饵,别让刺激抽空了我们。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