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说,中国会画画的人很多,会看画的人很少。他所表达的,与其说是一种审美,不如说是一种感知。
人生苦短,要明白如何对人、对己,真的太不容易。
去年听老师讲过八大山人,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洒满房间的大晴天,与八大山人的身世和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昨天再听,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收获。出身帝王之家,国破家不再,隐姓埋名、苟且偷生是他的宿命。学者们无论是从他画幅的签押形同仙鹤,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是明朝灭亡的日子)的破译,还是从他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晦涩心情的解读,还有他笔下的石上鸟,总是单腿独立,白眼向天的造型,都让我们感知,八大山人彼时彼境的那番不平、不甘、不能言说的痛。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艺术家通常是通过艺术作品直抒胸臆,或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境,而偏偏当这些都不足以、且不能为外人道,哪怕是艺术的表达都不能够的时候,恰恰成就了水墨写意的自由王国。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点缀,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更是心血与才华的凝聚与迸发。
八大花鸟,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有时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人们欣赏画作,赏读文章,往往直接奔技巧而去,并在此中流连忘返。而恰恰是人性的深静,更值得揣摩。八大身处乱世,孤苦一生,他的书画作品所呈现的那份孤绝与不屑,终究让人心怀悲悯。而这并不是他要的,或者他意不在此。艺术之中的交集,有时候便是一种心有灵犀,并不需要回应。
我们往往过于在意物象化的那些意图和心思,又或许赢得了别人的欣赏、崇拜及肯定,因而暗自窃喜并继续孜孜以求,去追寻所谓的功成名就,而恰恰忘却了纯粹为自己做些什么,怎样的成长与改变,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正是,万物从不等人,只为你而来,而伴随着书香墨香和文字的清香,该是怎样的好时光?
喝茶、看花的时候就极想写字,其实不是写字,而是听写,写自己内心的声音。的确,当那独特的声音从生命的幽微处逐渐浮现出来并且生长,枝繁叶茂时,你所要做的,便只是——听写。自然而然,随遇而安,那也是一种写意。
故乡,已入冬季,天也一天天冷下去,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终究还会回暖。似乎并不需要一首歌、一阕词,或是一句话,来抚慰若隐若现随时而来的孤寂和冰冷,但我们还是会有心愿,会有祝福,希望所有的温柔相待、缱绻眷顾都不被辜负。而曾经的拥有和失去,都会在来路上闪闪发亮。
那就心无旁骛地启程吧,让自己活得更写意一些,无论那些值得记取的时刻,是身处热闹的人群,还是遗世独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