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译序
>>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前言
>>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 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那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引言
>>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人生的抉择
>>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 乐于互助,
>>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
>> 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 非暴力沟通过程·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小结
>>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 他一直在表达痛苦,而我倾听每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
道德评判
>>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 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进行比较
>>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回避责任
>>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强人所难
>>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 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小结
>>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 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
小结
>>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被压抑的心灵
>>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区分感受和想法
>> 区分感受和判断。
小结
>>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提出具体的请求
>>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请求反馈
>>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请求与命令
>>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小结
>>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 分析妨碍了倾听。
给他人反馈
>>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保持关注
>>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
>>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 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如果别人说“不!”
怕一张嘴就被人纠正。身边有个心理学家,也是挺尴尬的。
>“是的,和你去喝咖啡,我担心你会一直留意我说话的方式。想到这一点,我就不想去了。”
使谈话生动有趣
>> ,使谈话生动有趣呢?我的建议是,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使谈话生动有趣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
>>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
>>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为什么会自责?
>>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暴力的种子
>>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先倾听他人
>> 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它们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
>>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解决内心的冲突
>>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小结
>>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