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公交车上,我遇见了认识的两个学生。只见他俩背着大书包,一看就是学生装束:理着在校园里比较时髦的毛刺儿,短袖衫,窄腿儿裤,运动鞋。我知道他俩中学读书成绩很是差,凭他们喝的那点儿墨水,一定考不上高中的。那他们是复习还是上职业高中呢?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喂,你们这是从哪儿回来呀?"然后又迫不及待地追问一句:“现在在哪儿上学呢?”
"临汾"小胖还是那样怯生生的。
“什么学校?"我连珠炮似的追问。
“技校。"成绩好的学生没人去上类似的学校,人家好学生都上重点高中,一般能考上高中的绝不上职高和技校之类的学校。我不禁有些失望,似乎隐约能预测他们的未来。
“今天又不是礼拜天,那你们怎么回来了?”按常规,学生都应该在学校的。
“学校要我们回来搞一次实践活动。"刚开学就搞什么实践活动,而且又不在老师的带领下。看来类似技校之类的学校,孩子们是学不了多少知识的。
车子鸣着喇叭前行,公路两边的杨树飞快地向身后移动。我看着窗外,心里在想: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选拔分层淘汰的过程。幼儿到小学到初中是一篮子㧟,是普及性教育。中考,高考是选拔和淘汰教育。学习成绩的好坏影响孩子进校门的高低,成绩好的孩子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将来就业也不成问题,而且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企业的风云人物;成绩一般的孩子上普通高中,上一般大学,将来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也还可以就业;成绩差的,高中考不上,家长又不甘心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外出打工年龄又小,万般无奈,只要掏钱让上学就行,什么职高了或者技校了,只要有书念就行。这些人,将来大多数进入企业打工,或者卷入农民工的洪流之中。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岗位,薪筹一定有差别。
"孩子们从幼儿到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到大学,跑着跑着就拉开了距离。研究表明:智商极高和智商极低的人均为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可为什么在学习上孩子们的水平相差那么大呢?您的孩子输在了哪儿?
(二)
下面是一些调查:
1、小秦,是班里请假次数最多的学生。他的父母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常常是早出晚归的,顾不上管孩子,认为多给孩子些零花钱,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玩好的就是对孩子好。孩子在街里乱买一些小食品,时间长了,有了胃疼的毛病;晚上看电视或玩游戏到十一二点,他早晨起不来床,误了上学,父母就帮孩子向老师请假,时间长了,功课就落下了。
2、文文,在学校属于调皮捣蛋的,受老师批评都成家常便饭了。老师批评的次数多了,他就与老师顶起牛来,横竖看老师不顺眼。郭文浩的妈妈找到学校老师,不分青红皂红,反而说老师一堆不是,把老师批评一顿,她认为可是给儿子出气了。从此以后,哪个老师吃饱了撑的,在你儿子身上出力不落好的干什么?
3、小董和龙龙,父母每天要外出打工,顾不上照顾孩子的生活,更没有时间陪孩子,更不用说学习和游戏了。这些父母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教育也是老师的事。一句“我们辅导不了孩子"来推卸责任。
4、小刘,她儿子上小学四年级,老师如果扣住了他儿子,她就当着孩子的面说这老师这样不对那样不是,总找老师的毛病,时间久了,儿子对老师没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也不会好好听老师讲课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一降再降。
5、晨晨,在家里是独生子,母亲对他十分娇宠,也十分关心他的学习,但由于母亲十分的厉害,强词夺理,没理还要占三分,说话办事不留情面,不分场合。他的母亲常常跑到学校指责老师,训斥学生,甚至找到孩子同学的家长,谩骂殴打也是有的。让本来很聪明的孩子,老师不敢管,同学不敢惹。长此以往,孩子少了真正的朋友,学习成绩也跟不上。
6、小王,父母残疾,家庭贫困,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常常帮家里人上街购买生活用品,那时候他口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是好样的。家里人,亲戚邻居无不夸他聪明能干的,他在大人和陌生人之间从来不拘束,甚至面对老师们他也是肆无忌惮。他没有了敬畏之心,似乎觉得自己很是了得。学习做事也往往是眼高手低,飘飘然。
7、小孙和伟伟,本来都是聪明活泼的孩子,只因为他们都不是父母亲生的,在家里长期受父母的毒打和谩骂,两个孩子都练就了同样的本领——厚脸皮,不服管教,刘伟性格上都有些畸形。
8、王杰,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包括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母亲都越俎代苞。
9、小赵,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母亲心强,一门心思希望儿子学习好,将来好出人头地。可她的做法让人不敢苟同:不管有人没人,那种恨铁不钢的心情变成对孩子的数落唠叨,孩子都起了逆反心理。
每个差生都有他输的原因,归纳起来,我们会发现: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乱管瞎管,唠叨数落,代替包办,娇养溺爱,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三)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人。说到底,孩子首先是输在了父母身上。有头脑有远见的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一些好的品行也是孩子从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学到的。比如性格,意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等各个方面。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优秀呢?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而且习惯要坚持,特别是前一个月,要克服惰性。比如早起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等等。
2、做孩子的榜样
心理学家指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作为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已,在接物待人方面,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孩子们需要家长用“身教"代替“言传",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坚持以身作则,用爱导航,成为孩·信赖尊重的良师。而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父母不孝敬老人,却要求孩子听话;父母偷鸡摸狗,却要求孩子光明磊落;父母没有教养,却要求孩子优雅文明等等,我们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
3、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心情、开窍、暗示、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让孩子从每次考试中找哪些知识还没有学会,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大发议论。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因为“爱学"是“学会”的前提,而“学会”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整理错题,随手笔记,认真写书,仔细读题,学会反思和总结。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养成习惯,正确引导,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了。
4、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5、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不跟别人一起逃课、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对的事情要勇敢,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6、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当时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或者现在遇到什么难题,你是怎样解决的,从中有什么收获,都可以与孩子分享,我们用自己的经验丰富孩子的阅历,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
7、关心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关心孩子常与什么样的朋友来往,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我们尽可能地给孩子阳光的心态,健康的生活。
8、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交给他自已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
不少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爱孩子就和孩子一同成长。要有爱心、耐心,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健康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