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朋友们对“动画”和“动画片”这两个概念是否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区分呢?或者说这两个词是同一个概念吗?而“动漫”又是咋回事呢?
下面弦散就在日本动画发展史的基础上,先对“动画”和“动画片”这两个概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当然对于这两个词,很多的专家学者也是都做出过相关讨论。
比如意大利动画家布鲁诺.伯茨多就说:在所有艺术中,我确信,能够在10s或20s的时间里讲述一个人的人生的,只有动画片。
动画片这一表现形式作为艺术交流手段的出色特质,也以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布鲁诺显然是强调了动画片在每一秒钟的影像中所浓缩的动画师的人力创造。
《日本动画的力量》的作者津坚信之指出,“动画片”是一个包含了海内外作品在内的一个普遍性的概念,而自《铁臂阿童木》以后的日本的电视、电影媒体摄制完成的商业性作品,则多以“动画”相称。
我们可以大致归纳日本“动画”最主要的特征是展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以及影片主题。所以我们常常会说日本动画的情节都很饱满,正是因为日本动画的这种独特性往往被海外动画界做了一定程度的区分,这里便有了我们所讨论的动画片(animation)和动画(anime)。1990年前后,海外媒体对日本动画开始使用anime一词来表达,即动画。而在英语中,动画片则通常使用animation、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film等表达。从这一点上考证,至少在西方人眼中,动画和动画片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而日本动画也恰恰是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被西方从一般动画片中区分开来。
其实在日本国内动画界的专家学者中对动画的概念也是有着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些人的观点是:动画的层次要比动画片低,当然这里的层次是针对于原画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半野孝司和望月信夫合著的《世界动画电影史》中就说了这样一段话:
“从常识上说,制作一部20多分钟的作品最少也需要使用2万张绘画。那些以现实主义风格为基调的动画中,长发在疾风中依然纹丝不动的TV动画,看上去是一道毫无快感的风景。”
很显然这段话是从某种程度上批评了日本动画片追求省力化制作的方式,巧妙运用口动作画法以及三格拍摄法,减少了绘画数量,从而提高了产出效率。
不过著名动画导演高田勋却对于上述批评之论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说“讲西洋话时使用肌肉、舌头和口腔,所以口动作画最少也要8张画,而讲日语,用3张画的口动作就能够表现了。”这也恰恰表明了高畑勋不赞同动画低层次的观点,他觉得用很少的绘画数量制作出来的日本动画并不是偷工减料的结果,而是融合了日本的语言文化。
随着日本动画的日趋成熟,逐渐赢得世界的诸多好评,对于日本动画负面评价的观点自然也已经销声匿迹。
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才再一次掀起了国产动漫的热潮(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动漫),随着中国动漫市场逐步发展与成熟,对动画,动画片,动漫这些相关概念的了解是有必要的。不过弦散认为,对于国产动画来说,我们不必去纠结“动画”和“动画片”选用哪一个更合适,因为我们更喜欢用“动漫”这个更加宽泛概念的词汇,而在国外其实并没有动漫这种说法。
对于“动漫”这个词语,误用也并不少见,很多中国动漫爱好者的观点是,将动画片和动漫用以受众群体的区分,他们觉得动漫是青少年以及成年人也可以看的动画,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动漫就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很显然动漫的外延定义要比动画更为宽泛。所以从逻辑角度讲,看动画也好,看漫画也罢都可以说成是看动漫。
动漫也可以简称为AC,而二次元文化里我们常说的ACG就是动画、漫画和游戏的合称。ACGN就是多了一个Novel小说,属于ACG的扩展词汇。
不知道大家读弦散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会有收获呢?中国动漫的发展需要去借鉴海外动画成功的经验,而日本动画作为世界动画长廊中一个耀眼的明星,也更加值得我们去了解它的发展历程,以及动漫文化的形成过程。
接下来弦散将会分几篇文章跟大家一起探究日本动画的历史,小伙伴敬请期待。
备注:音频版节目将会为大家同步发布到一万光年动漫电台。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懒人听书,QQ音乐等平台均可收听。
参考文献
《日本动画的力量》津坚信之,2011年版
《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文市发〔2008〕51号
弦散/文
2018年3月23日1:30
海南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