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余老师的这篇文章,认为这一点教学设计技法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一下――借助一个关键字词作为线索来品读全文或重点段落的教学。 例如《愚公移山》教学。在学生充分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紧扣“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达于汉阴,可乎?”句,抓住“平险”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如下问题,牵动对课文得研读―― 1、着眼于内容: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什么是课文中的“平险”。 2、着眼于人物: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中不同的人物与“平险”的故事。 3、着眼于文体:“帝”是在“平险”吗?为什么故事中会出现“帝”呢?
阅读感悟:这里的“平险”一词就带有浓郁的“一词经纬”的味道。试想我们教材中的《核舟记》中的“奇巧”,《狼》中的“黠”、《口技》中的“善,《向沙漠进军》中的“进军”、《苏州园林》中的“图画美”是否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呢? 除了词语线,还可以设置问题线索,活动(读、写、说)线索等等。一节课的教学中有了一线串珠,我们的教学就可称之为“线索式思路”,这样还怎么会出现教学思路凌乱,撤东拉西,丢三落四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