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院长分享】
为什么说寒门很难出贵子,三代才能出贵族?父母有钱,才能大概率地保证孩子将来富有吗?是什么决定孩子将来能否物质丰盛?不是物质,而是心灵。
有一位朋友生活富有,个人气质修养也很好,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事实上,这位朋友的童年时代,物质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的小玩意儿,从来不对他们进行“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啊”之类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从小就感觉内心富足流动,长大了后到了社会上,就会凭借各自的能力获得财富,并且各有各的精神追求。
“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积累三代的财富才能培养出贵族,而是指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经历三代以上才能转变。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丰盛。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我现在回忆自己小时候,感觉那时候满满的富足感,虽然家在农村,但是爸爸有工作,内在还是觉得自己家条件非常好,第一个买电视,买录音机,三轮车,所以那时候觉得我家好富有,邻居都说我家是万元户,亲戚都来我家借钱,父母也都很慷慨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所以,从小都很有富足感,没有为钱操过心,发过愁。
上学的时候,基本是想买的东西都可以买到,记得初中住校时,冬天晚上都加餐一餐方便面,夏天都会加吃雪糕,到中专,刚开始我每天都是吃菜和米饭,却发现宿舍的好几个同学都为了省钱而一日两餐都吃包子,有两个同学有一次为了谁那个月花的伙食费最少而产生了严重争执。
周末或者下午课后,我经常去学校外边的市场买水果,那时候水果好便宜,我记得5块钱就能买一大袋子草莓,刚开始我买大家一起吃,后来我发现怎么总是我买,大家一起吃呢,大家为什么老是不买呢?慢慢的心里就不平衡了,产生了抱怨,后来我自己就也很少买了,三年的宿舍生活,慢慢的我改变了很多,所以环境塑造人,院长经常讲的——和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内在。
读中专的时间让我改变了很多,尤其是在用钱方面,我记得从学校毕业回来,我特别节俭,那时候衣服也没几件,很多东西都舍不得买,直到我来到北京半年多以后,去了一家新单位,和同事们住在一起,慢慢的又被他们的行为唤醒了富足感,开始给自己买漂亮衣服,在回忆中让我更加感触,和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李胜杰老师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信念的结果。
慢慢的我的富足感又回来了,工作的这些年没有为挣多少钱发过愁,2001年来北京,2005年1月就买了房子,2007年买的车,2008年生了大宝,2011年又换了车,2014年生了二宝,生活感觉一直都是很顺利的。中间考了自考专科、本科,从一个小公司进入医药领域世界排名第一的辉瑞制药,2013年还获得 了全球总裁奖,带着爸爸去纽约领奖。
从辉瑞离职出来自己的时候,想到以后没有人给发工资了,心中很是有一些恐慌的,不过在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的学习,让我看到,我的恐慌来自于内在的不安全感,和钱无关,我能够创造价值,我就是值钱的,所以我就辞职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心理学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程序员,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来又怎能丰盛流动呢?
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指挥着,他很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干,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喜欢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的浪费。
有的女孩就是这样,以前总是被父母说“护肤品太贵,不要用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一直放过期。
还有我们在给很多家长介绍父母专业课时,两天的时间,授课长达14个小时,而且是终身免费复训,很多家长就舍不得投资自己和家庭。
学习后我非常理解这些家长,他们真的是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足的富足感,而匮乏得无法选择。就像很多人一遇到推销的人,就着急的要离开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