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尴尬的分数,像是菜市场的大妈一样,在不入流的大学里挑三拣四。大学,专业,城市。三者是如此重要,却无法完美的权衡。回头看看高中几年走过的路,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
不知什么时候内心深处悄悄滋生出文学梦,也许是从小学尝试写小说开始,也许是拿到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瞬间,也许是文章一次次发表在班级报纸上,也许是让我能站在象牙塔的语文成绩... ...当一名作家是年少时青涩而又坚定信念。那时不在乎未来是否能成为一个作家,可能仅仅是个写手,只觉得在写作的领域我很轻松,我愿意去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哪怕只有我自己去欣赏。
在现实面前理想的确不堪一击。我变成一个说谎者,变着法儿的告诉自己考大学好就业是最重要的,当作家也许真的有点天方夜谭吧,我极力将文学梦的萌芽扼杀,连根拔起,与理想背道而驰。我像是毅然决然地在文理分科表上填上理科,可心里的声音在大喊help我选择无视。当数理化占据了我大部分的课表,文科课程逐渐取消,噩梦真正来临。只有在少的可怜的语文和英语课上才提得起兴趣,数理化基本处于“我是谁?我在干什么?”的状态。有时数学成绩和英语成绩可以有五十分的差距,英语从不复习也可以稳居前几数学即使复习到昏天黑地能及格算是万幸。
只有形象思维没有逻辑思维。在一个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被折磨了三年,被打击了三年,还能存活下来也挺佩服自己的了。一直以我文科成绩的标准去衡量理科成绩,考试屡次失败,屡次让自己失望的原因就在这了。
在某些时刻觉得自己迫切想让人生重来,像小时候作业本里出现了一个墨水印,我就想把整本本子扔掉。可是旧人生又丢不掉。
人生不能存档重启。走过了弯路以后才能少走弯路。大学未来的四年我一定不会再在理工科的专业里晕头转向痛苦不堪的度过了,重新找回那株萌芽,像年少时坚定而自信地守护最初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