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谁都没有意识到任何事物其实是有时间属性的。比如,在如何做出选择的原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时,可以想想这个问题“如果是十个月之后的我如何看待这个决定?十年后呢?”,这实际上是选择的时间属性。曾经以为一生不会释怀的一段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化;曾经以为生死不离的一份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遗忘,这实际上是感情的时间属性。明清一户人家的破碗,到今天可能成为众人追捧的古董,这实际上是物品的时间属性。
考虑了金融市场的时间属性后,其本身的概念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需求就有了急躁和耐心之分,商品就有了现货和期货之分,价格就有了现值和期值之分,这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人是会衰老的、生命是有限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体现在消费的问题上,“不耐”才是人真正的本性(不耐的意思是不耐烦、急躁的意思)。即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而厌恶明天不确定的消费。不耐确实是人的本性,但人的不耐程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强一点,有的人弱一些,主要是受到年龄、信仰、自律、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正因为人的不耐程度不一样,对商品、资源、产品的个人估值就会千差万别。有些人看重商品的现在的价值,另有些更人看重商品未来的估价。有些人在意现在资源的当下作用,另一些人更在意资源的今后的效用。有了这些不同的看法、相异的估值,有的人想现在享受商品、资源带来的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则想推迟享受,这样以来必然会带来商品、资源的交易。于是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现货与期货之间就会存在价差,这个价差的比价就是常说的利率。利率其实是一种补偿,就是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劝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而给他们的一种补偿。因此,未来越是不确定,补偿就越大;消费推迟的越久,补偿也就越大;补偿越大,利率就越高。虽然我们现在认为收取利息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历史上很多国家、很多人反对收取利息,认为收取利息是不道德的行为,美国也是直到1980年才完全解除了对利息的限制。为什么,这么多组织和人反对收取利息呢?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忽略了物品的时间属性。其实只要他们在考虑问题时,把时间这个维度加上,那么收取利息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