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一支生花笔
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有个文士,虽然很用功但是才华并不出众,终于他的努力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一天晚上入得梦来,送给他一支神笔,从此这个文士名篇佳句源源不断,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成语“妙笔生花”的由来。
我想每个教语文的老师估计都想弄一支这样的笔送给自己的学生吧?童话故事和传说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弄不来这样一支笔,我们就想办法帮孩子修得一支生花笔!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坚信“书中自有生花笔”。《从“小”读到“大”》尹建莉老师的书给了我启迪: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
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们给我的感觉是读书很大程度上更是一份任务繁重的作业。
一开始我以为是家长认识不够,后来聊起来发现不是家长认识不够,而是家长认识太“够”了:可以用四个字形容“费尽心机”!
我惊讶于她的细致:第一遍读完要知道讲了个什么故事;第二遍读完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要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并仿写一段;第三遍读完要说说自己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听完之后我有一种谁让我读书我跟谁急的冲动。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如果这样读下去,我相信每天晚上的读书时间于他而言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折磨。更别提自己课余时间主动读书了。所谓的好书不厌百遍读,估计在这个孩子这里是行不通了。
“他愿意读么?”其实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答案.
“别提了,现在一说读书就恼,每天也就是勉强完成你说的读书任务”可以看出这位家长是真的着急。
“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我当然是在旁边看着呀,要是不看着他一定会偷工减料!”
妈妈和孩子都太不容易了!
看来教育要靠家长配合,更要靠学校给出明确的指导方向!
我在班级群里下达了明确“指令”:每天晚上读书,只是单纯读书,只需家长打卡说明孩子读了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即可,不许做额外要求。
阅读要求一出,孩子们很高兴,可是问题又来了,很多孩子真的是开始应付,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虽然知道欲速不达,但是心里真的是着急。这样下去这支“生花笔”何时才能到手?
培养兴趣是关键:我把自己孩子读的一些比较有趣的书带到学校,哪个孩子能快速完成课堂作业我就会奖励他读“老师”的书。孩子们都以读到“老师”的书为荣,适当“饥饿”是必不可少的,每次下课我都会把书收回,不管孩子看到多么精彩的地方!
仅仅这样还不够,我在班里给孩子们读书,郑渊洁老师的《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真的是一本超级好玩又有意思的书,每天课前五分钟是阅读时间,我发现这五分钟是孩子们最认真的五分钟!有按耐不住的孩子就自己买来读了,慢慢的班里其他孩子也开始读,这本还没读完,我又开始在班里读给孩子们读《丁丁当当历险记》......终于读书不再是一件家校孩子三者痛苦的事情。 阅读是一朵花,量到了,就会发生质变,绚烂绽放。
一个从阅读中“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接触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思想,价值观都将更加完善。有了“大技”那些抛开阅读所讲的种种“小技”自然不请自来。当然,这支“生花笔”也就手到擒来。
拿起一本书,播种一颗种子,孩子最好的修炼过程就是阅读,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他的潜能,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手中的笔早已不知在什么时候发芽,开出来芬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