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人,还是做文明人,这是道家和儒家的一大分歧。
举一个很简单的切身的例子:你今天的晚餐食谱是羊肉烧烤,厨师正磨刀霍霍准备宰羊,你该怎么做呢?
人类的天性就是杂食,所以人吃羊是“自然”的;而恻隐之心也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你不忍心看到小羊被杀也是“自然”的。
孟子就折中地解决过这个问题:羊当然可以杀,可以吃,只是君子应该远离厨房,避免看到羊被宰杀的残忍过程。——小人有没有恻隐之心,孟子就不管了。
这个道理引申之,如果我们手持先进武器,突然看到一只老虎在追捕一只小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按照《老子》“圣人不仁”的标准,我们应该听之任之,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干涉自然规律。
但按照儒家的标准,即便我们知道老虎吃羊正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也知道老虎并不是因为道德品质败坏才去捕食小羊的,还知道即便我们救下这一只小羊也救不下千万只小羊,但我们至少还是应该开枪把“眼前的”这只老虎吓跑,把“眼前的”这只小羊救下来才对,非如此则是人性沦丧、毫无恻隐之心的表现,也就不成其为君子了。
以上资料来自: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书中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靠自己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以下内容于我看书后的几周后顿悟。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很快就能得出结论了,
还是上面的例子:你是一只小羊,正在被一只老虎追捕,如果旁边有个持先进武器的人,你应该希望他怎么做?
如果这样想的话,答案不就很明显了?
所以在这个方面上,是“文明人”的宽容心赢了。
那应用到人身上呢?什么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