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隆美尔”、“丛林之狐”——孙立人

      我之所以讲孙立人的故事,是因为觉得他是一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记住的中国人。

      孙立人是民国时期一位高学历加海归的国军高级将领。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后考取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公费留学,毕业后又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弗吉尼亚军校:

      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是一所美国老牌的陆军军校,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美国陆军军校中的南北两强之一。北是位于纽约州的西点军校,南即是弗吉尼亚军校。著名的巴顿将军在此军校学习过,1901年马歇尔将军毕业于此校,他称赞弗吉尼亚军校:不但给了我与人相处的日常行动准则,而且还给了我一种军事遗产——荣誉与自我牺牲精神。日后,孙立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贯穿于整个军事生涯之中。

      二战时期,孙立人作为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甸作战保卫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这两条运输大动脉。第一次缅战的仁安羌大捷, 让中国远征军获得了世界上所有反法西斯国家的普遍尊重,获得了英美等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同。第二次缅战,孙立人穿插迂回的丛林战术屡建战功,被西方人称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隆美尔: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军事家、战术家,被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一战、二战屡立战功 。他的军事特点是战术灵活,注重士兵训练,提倡灵活指挥和自主性,其部队能迅速适应战场情况。他还善于策划和组织坚固防线,利用地形和资源优势抵御盟军进攻。1944年7月20日,反希特勒的军官团发动政变,隆美尔受牵连,10月14日,为保全家人,他在希特勒的胁迫下服毒自尽。   

      1928年孙立人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回国。几经周折后加入宋子文组建的税警总团,由于孙立人与宋子文都有留美经历,且并非黄埔系,所以有些共同语言。而他与黄埔出生的官员却没有相互的认同感,这也是他后来倍受排挤的原因之一。税警总团游离于国军序列之外,是连三流也算不上的一支部队,孙立人创立了一套“孙氏操典”用于训练新兵,使税警总团变成了一支劲旅。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孙立人领导的税警团一连打退了敌人七次疯狂的进攻,让侵略者尸横遍野,自己身负重伤,身上中了13块弹片,被宋子文派人送往租界医院,在昏迷三天后醒来。虽然最终苏州河没守住,但孙立人训练和指挥的税警四团却打出了威风。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淞沪会战的几个数字:

      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同年11月12日结束,在3个月里,中方共投入70多个师共计75万兵力,日方投入10个师共计28万兵力,中方以国军主力伤亡了40万人的代价,换得击毙日军4万人的结果。

      关于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昆明到缅甸腊戍的公路,它由1937年12月——1938年8月建成通车,历时9个月,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959.4公里,缅甸段186.7公里。它是当时运输战略物资的主要通道,这条公路腊戍端连接仰光,战略物资从仰光入海口上岸,然后由滇缅公路运送到中国抗日战场。

      顺便插一句,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时,曾用“驼峰航线”运输战略物资。

      “驼峰航线”是一条空中航线,西起印度的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等,全长804.67公里,终点为昆明机场。从1942年到1945年,有500多架飞机飞越“驼峰航线”时失事或失踪,损失人员1600多人。

      关于中印公路:即中国云南昆明穿越缅北的广大地区到印度东北部雷多的公路,它从1942年12月25日——1945年1月通车,历时2年零3个月,全长1724公里,中国境内632公里,缅甸境内1031公里,印度境内61公里。在庆祝公路贯通的仪式上,蒋介石宣布以约瑟夫.史迪威(美国人)的名字命名(此时史迪威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缅战中美英盟军最高指挥官)。

      当时中国沿海港口码头均已被日军封锁。

      日军为了切断中国的运输大动脉,1942年1月4日开始发动对缅甸的侵略,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仰光,5月切断了滇缅公路。

      回到故事的主人公孙立人,1941年孔祥熙以财政部的名义组建财政部盐务局缉私总队,孙立人加入缉私总队。缉私总队共6个团,其中3个团归属戴笠手下,另外3个团被组建成新38师,孙立人任师长,编入张轸的第66军,作为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3月27日到达缅甸前线,保卫滇缅公路。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孙立人的仁安羌大捷是唯一一次胜利,这次胜利不在于救出多少英军,也不在于杀伤多少日军,而在于以少击多,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800名将士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缅军的战役。

      仁安羌位于缅甸中部的干燥地区,是亚洲最早开采石油的地区。仁安羌缅语的意思是“油河”,年产百余吨原油。仁安羌南西北三面被三条河流环绕,它像一个缺了一面的C字形巨大容器,将长约9公里,宽1.5公里,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仁安羌油田,像饺子馅一样包裹其中,C字型的缺口处,是一片沙漠化的沟壑和丘陵,也是战斗最激烈处。日军在沿河筑起了防御工事,英缅军被包围其中。孙立人利用113团的训练优势,以连排班为单位,快速闪击,发挥近战威力,让日军的先进武器无法发挥作用。战斗从凌晨4点半一直打到下午的6时左右,经过三得三失,最终在日军围困英缅军的三层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被困三日的英缅军沿着大口子洪水决堤一样逃了出来。113团将士解救英缅军官兵7000多人、随军记者及美籍传教士500多人。113团总计伤亡500多人。

      仁安羌大捷后,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代表英皇乔治六世向孙立人颁发“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勋章分五级,司令勋章排在第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孙立人“国会勋章”(国会勋章是美国国会根据1862年的国会法而设立的,授予美国军人的最高级别奖章,第一位获得者为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蒋介石的重庆政府奖给孙立人“四等云麾勋章”一枚(国民政府的军职勋章共分6种,次序分别是: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忠勇勋章、云麾勋章、忠勤勋章。排在倒数第一的忠勤勋章颁发条件:颁给陆海空军军人,凡服军职十年以上未兼外职,其服务成绩在近十年内即可获得)。云麾勋章排在倒数第二,可见蒋介石对这场震惊世界的“仁安羌大捷”的“重视”程度。

      由于第一次缅战的失败,在撤退路线上孙立人和杜聿铭产生了分歧。杜聿铭的意见是,遵从蒋介石重庆政府军政部的命令撤回国内,但是日军已经占领了腊戍,撤回国内的退路被切断,只能翻越野人山这座恐怖的原始森林。孙立人的意见是,取道印度,在印度就近练兵,保存火种,积蓄力量,为第二次缅战创造有力条件。最后的结果是孙立人用14天的时间撤到印度,也就是1942年5月22日到达印度因帕尔,无一人死亡,保存了新38师的完整建制。而杜聿铭率领精锐的新五军两万人进山,用114天时间出山,仅2000多人生还,第五军在撤退中伤亡人数大大超过了在缅战中的伤亡人数。

      最让杜聿铭觉得窝火和讽刺的是第五军最终不仅没有回到国内,而且没有走出野人山。原因是一架路过野人山的美军运输机上的机组人员发现了困在密林中的第五军,空投下大量急救的食物和药品,还投下了一台大功率的电台(原来的电台已被雨水损毁)。杜聿铭立刻与重庆的蒋介石取得联系,得到的命令是西去印度雷多待命休整,为第二次缅战做准备。

      杜聿铭作为中国远征军副司令,第一次入缅损兵折将不说,他强行翻越野人山,属于重大战略失误,致使那么多官兵葬身异国的原始丛林,从他身上可以反衬孙立人不走野人山,直接转进印度的正确性。

      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孙立人在从缅甸移师印度的途中,曾经救下一位断腿的中校医官,这位医官就是锡金王国的一位王子,锡金国王为了表示对救子之恩的感谢,册封孙立人为锡金的荣誉国民。

      1943年7月,中国驻印军正式成立,史迪威担任总指挥,郑洞国接替罗卓英担任副总指挥并任新一军军长,副军长孙立人,兼下辖新38师师长。在史迪威的游说下,印度总督同意将印度雷多地区的蓝姆迦镇交给孙立人全权使用,并可在该镇建立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基地。

      蓝姆迦镇位于印度东北部,是地图上无法找到的一个偏僻小镇,距离加尔各答300多公里。该镇的四周全是荒山野谷难觅人烟,适合练兵。在当时的印度蓝姆迦训练基地,中国驻印军换了美式装备,并且吃的用的都是美国提供的,于是史迪威出了大招,要把营以上的军官都换成美国人,遭到了中国驻印军全体将士的反对。对于更多的人敢怒不敢言,孙立人不仅敢怒而且敢言,他操着流利的美式英语,和史迪威大吵,吵架的结果史迪威妥协了,那批300多人的美国军官,并没有掌握中国驻印军的军权,而是下到各营和各团当了联络官。

      当时中国驻印军中有个奇景,就是孙立人和史迪威吵架。史迪威有事喜欢找孙立人商量,谈事的时候两人讲英语,吵架的时候孙立人用英语回击史迪威,而史迪威却试图用中文说服孙立人,吵得面红耳赤然后和好,并且相互体谅。

      在印度蓝姆迦训练基地的中国驻印军不仅换了美式装备,而且加强了丛林生存和丛林作战的本领。国内大批热血青年踊跃参军,他们源源不断地被飞机空运到蓝姆迦,大大提高了国军整体的战斗力。从1942年到1944年,先后有10万名中国士兵,曾在这里接受培训,而国内师以上指挥官,也有三分之一在蓝姆迦进行短期轮训或者合成训练。

      1944年5月1日,孙立人的新38师、第20师以及第5军被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第1、第6两个军共5个师。对于每一次整编孙立人都是大兴练兵,他认为军队要打胜仗,仅有先进武器和后勤保障是不够的,要让士兵知道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经过一年的苦练,中国驻印军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师。

      缅战从1942年4月到1945年5月的三年时间里,新一军获得全胜。中国军队击毙日军7.4万人,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新一军伤亡1.7万人,新一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是1:6。

      其中的第二次缅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1944年8月3日的密支那光复,密支那战役的胜利胜得很艰难,中美联军以2:1的代价赢了这场消耗战,而这场战役的进攻部署者史迪威,战场指挥者是无实战经验的柏特诺参谋长。第二阶段是从1944年10月中旬开始到1945年5月31日结束的反攻阶段,时间约为8个月。孙立人吸取密支那消耗战的教训,做了第二阶段的反攻计划,为中国驻印军、英印军、麦之队,各自规定了在北缅的战区和作战任务。关于指挥权,孙立人作出了总指挥部必须通过军部而不是通过一个联络官指挥中国军队的规定等。孙立人的新一军取得了北缅抗日的全面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新一军名声鹊起。

      中国军队入缅抗战打通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成功牵制了日军10个主力师团,使得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大为减轻,不仅粉碎了日军东进印度,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且,也让日军与德军会师中东的计划彻底落空。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中国驻印军占领西通之后,有一头名叫林旺的大象被解救出来(来自于日军用于运输的100多头大象组成的运输队),经过训练变得非常听话,孙立人只要冲它一喊,大象林旺就会跪地并乖乖听命。后来孙立人领兵回国,大象林旺也离开了缅甸来到广州。抗战胜利后,林旺又去了台湾,孙立人最后将它送到了台北的园山动物园。动物园还给林旺找了妻子马兰(园山动物园唯一的一头母象)。孙立人将林旺送走后不久,即被蒋介石下令软禁,开始了长达33年的被囚生活。2002年10月12日,54岁的马兰心脏衰竭去世。2003年2月26日凌晨林旺去世,享寿86岁,林旺为所记载的最长寿的亚洲象,没有之一。

      1945年5—6月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即将结束,孙立人接受了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邀请,到欧洲战场参观考察。艾森豪威尔的意思很明显,他邀请孙立人访美,不仅要和他探讨与日军作战时如何减少伤亡的问题,也有中国军队如何协同盟军对日本作战的问题。如果要对日本本土作战,必须要使用中国军队,而在同盟国的眼里,率领这支军队的最佳将领非孙立人莫属。因为孙立人在缅战期间,用迂回穿插等战法以最小的牺牲获取了歼敌较多的胜利。孙立人独创的战法让艾森豪威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艾森豪威尔是按照对待一个国家最高军事统帅的标准接待孙立人的。由此可见,他对孙立人这位名传大洋彼岸的中国将军的格外看重。他这样做,一是出于对孙立人的尊重,二是向蒋介石传达了一个信息,希望重庆政府应对孙立人有足够的重视,并委以相应的高级职务。

      孙立人考察归来,蒋介石责问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他为何不邀请我?”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新一军剽悍的战斗力让国内的军阀眼红,使“黄埔门生”显得黯淡无光。孙立人跟美国人异常友好的关系,也让蒋介石的心中产生了深深地忧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驻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投降。日军投降后,孙立人还命600名日军战俘做了一件事——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1946年1月,孙立人去伦敦参加联合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对战败国占领军的分配名额,对受害国的赔偿,以及如何惩罚战犯等问题。同年,新一军被派往东北战场打内战,之后“烟消云散”。

      1946年8月,孙立人被蒋介石削掉了新一军军长的兵权,随后被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并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南京政府陈诚、何应钦等高官们,为了庆祝其荣升司令轮番宴请他,当时的总务劝说孙立人回请一下,融洽关系,他说:请他们干什么,他们有的是好东西吃,我办训练的钱还不够呢!

      1947年秋孙立人选址台湾凤山训练新军。在凤山短短的几年间,孙立人训练新兵多达46万多人,凤山练兵也是他继印度蓝姆迦之后的第四次练兵。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乘坐“美龄”号飞机在高雄降落时,不敢下飞机,一个劲地问这里安全吗?孙立人上飞机报告:“有我在,不用怕!”蒋介石这才在蒋经国的搀扶下缓慢地下了飞机。

      早在1949年的2月12日,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其少将副官专程赴台湾,邀请孙立人飞往东京,共商“防卫台湾”大计。两人见面,一番谈话,麦克阿瑟发出暗示:“我们不能让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到共产党的手里,所以有意请阁下负责巩固台湾,而由我们美国全力支持。”麦克阿瑟临走时还送给孙立人一个密码本,如果孙立人有什么情况可以立刻打密码电报联系。但是一生光明磊落的孙立人并没有响应麦克阿瑟的暗示,他表示要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孙立人回到台湾后将此行的经过向陈诚做了汇报,并将密码本上缴,还请陈诚向蒋介石转达。孙立人的坦诚,不仅没让蒋介石放心,换来的更是蒋介石的不安。后来孙立人被蒋介石囚禁,有人说“义勇忠诚”四个字限制了他的飞翔,让一代“军神”成了折翅鹰。

      1954年,美国普渡大学决定授予孙立人荣誉博士学位,可是蒋介石偏偏不让孙立人去美国,而普渡大学有个硬性规定,荣誉博士必须本人到校领取才有效,孙立人无奈,留下终身遗憾。

      1955年2月10日,大陈岛撤兵基本完成后,孙立人在蒋经国的陪同下来到大陈岛巡视,看到营房前种着的一株茶花,他决定挖回台北,他连一株茶花都不想给对岸留下,可以想见他对蒋氏政权的忠心程度。

      1955年8月20日,台蒋政府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X匪”等罪名,革除孙立人“总统”府参军长职务,当局“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开始了被软禁的生活,长达33年。

      蒋介石心知肚明,美国人很欣赏孙立人,再加上孙立人的战功,如果他将事情做绝,恐怕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孙立人只能被软禁起来。蒋介石本以为时间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能帮他完成自己完不成的事情,可是事与愿违,蒋介石和他的继承者蒋经国都抗不过寿命,孙立人却享年92岁,晚于两蒋病逝于台中寓所。

      孙立人被软禁后,蒋介石下令,命孙立人搬出台北南昌街“陆军总司令”官邸。孙立人在得到台湾当局同意后,携家人搬进了台中自己买的房子。这是一栋独立的日式住宅,适合隔离和监视,但是在搬家的过程中,孙立人所获得的所有奖章竟全部丢失了。

      孙立人的居所非常简朴,家里除了有大量的工程学和军事学方面的藏书之外,其他陈设与普通民居没有区别。在孙家门外的斜对面,“情报局”盖了一栋三层小楼,楼上住着监视人员,还架着一挺机关枪。“情报局”和“安全局”的人员采取三班制对孙立人进行严密监视。孙立人想要出门必须得到“情报局”批准,“情报局”派到孙家的厨师们身上都藏有利刃,他们接到的指示是:一旦有人想救孙立人,立刻将其干掉。

      孙立人的原配名叫龚汐涛,一直在安徽老家,第二个太太名叫张晶英,可是他们婚后一直无子,张晶英来到台湾地区后虽然醉心于佛学,但对无人继承孙家香火之事非常牵挂,在张晶英的穿针引线之下,孙立人在1952年取了自己的第三位妻子张美英。淳朴善良的张美英是台湾高雄人,当时应征为孙立人的家庭护士。

      1955年孙立人被软禁后没有工资可领,张美英为孙家先后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一开始张美英变卖首饰,后来张晶英请孙立人以前的秘书给蒋介石写信,这才每个月拨给孙家一定的生活费,不享受军人子第上学费用减免的待遇。孙立人以“中国安定,天下太平”为儿女命名,即长女孙中平、长子孙安平、次子孙天平、次女孙太平。经过孙立人和夫人的悉心培养,孙家子女皆有成就,四个子女中有三个毕业于清华,四个孩子皆正派规矩,绝无纨绔子弟的作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孙立人夫妇先后养鸡卖鸡蛋、养金丝鸟、种植兰花、种植“将军玫瑰”、种植荔枝、龙眼、柠檬等热带水果等。孙立人到果园劳动时也是在多名安全人员的监督之下的。

      1988年,两蒋时代已经结束,李登辉掌权,孙立人的义子揭钧教授,为了给孙立人“兵变”冤案平反,他上书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再加上孙立人旧部的多方奔走,1988年3月20日,“国防部部长”郑为元亲自来到孙立人家中,向他宣布,从即日起“恢复一切行动、言论的自由”。

      33年的囚禁生活,让孙立人这样的一代名将成了一个两鬓苍苍的垂暮老者。

      关于孙立人被囚禁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是最靠谱的是:蒋介石要搬开孙立人这块石头,为蒋经国的“总统”之路清障。

      由于孙立人“兵变案”的当事人纷纷故去,台岛当局对此案也是讳莫如深,所以,孙立人“兵变案”至今也没有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1990年,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2岁。孙立人公祭仪式在台中殡仪馆举行,宋美龄敬献了花圈,陶百川书写了“忠义昭著,公道伸张”八个大字。当时祭拜者有新一军旧部,第四军训班,幼年兵总队官兵及学员,总数达一万余人,场面及其隆重悲戚。有人说,在台湾地区恐怕以后不会有这么多人为某个人出席如此隆重的葬礼了。

      孙立人的灵柩暂厝在自家果园内,按照孙天平的想法,他打算将父亲的遗骨迁往安徽庐江老家安葬。

      孙立人的故事讲到这里快要结束了,我想引用李敖先生在《孙立人研究》的开篇序言中的话作为故事的结尾:

      孙立人将军是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将领,他的学历之深,无人可及;练兵之精,无人可及;战功之高,无人可及;国际性声誉之隆,也无人可及。他为抵御外侮,投笔从戎,南征北讨,脱颖而出,终因身隶蒋介石政权之中,毕竟有他发展的上限,忌才多疑的蒋介石,最后以冤案软禁了他,于今33年了……

      孙立人案的伏机极早,早到孙立人的出生。孙立人非黄埔系又比黄埔系杰出,基本上就注定了他被排挤、被嫉妒的“原罪”。再加上他有国际性的地位,极得美国名将史迪威、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的支持,更引起蒋介石和黄埔系军头的猜忌,蒋介石在情况紧急时拉拢老美,不得不用孙立人,一旦情况稍稳,就要把孙立人拉下马,于是冤案出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753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668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090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10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054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06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84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8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73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21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58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38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99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4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59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49评论 3 3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36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