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完的文章,读不完的书。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如果将一年内所有的文章打印出来,估计能包裹地球吧!
时至今日,信息过载似乎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万维钢老师认为所谓的信息过载,是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真正对环境熟悉之后, 你就会发现有用的太少。要找到实用且文笔又漂亮的文章很难,若有幸得之,请你看看作者是谁,去看看作者的其它文章。一个优秀的作者,他的作品都不会太差。在学完许岑《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之后,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位不错的老师,于是我顺藤摸瓜,学习了他的《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求一个高度,那研究就是为了求一个广度。研究的本质和诉求是为了更好,获取更扎实的知识,或掌握更先进的技能。学习与研究相辅相成,登高可望远,望远方知哪更高。
许岑是这样定义研究能力的:
研究能力是一种主动的探究能力,用英文讲就是“actively making meaning,rather than just absorbing information.”
它包含两个意思:
1、在学习的时候为了学的更好而主动进入的对你自身来讲创造性的探究;
2、研究不是单纯地吸收信息。
研究和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是重复练习,而研究不是练习,更没重复,只有不断地获得新东西。
那为什么要具备研究能力呢?首先,可以将专业知识学得更好,提高竞争力;其次,身处这个变化之快的时代,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一步,应具备三个非常重要的意识:作品意识、目标意识和局外意识。
作品意识,就是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做得像个作品,它是研究精神的起点。研究的第一步还不是明确研究目标,而是建立研究的驱动,即作品意识。
目标意识,就是研究的过程中紧盯自己初始的研究目标,并时刻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偏离研究的主线。
局外意识,就是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局外人,用旁观者的视角在研究中保持客观,不要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此外,研究需要付出成本。为研究所付出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它包括财务的成本、时间的成本、精力的成本,甚至还有试错成本。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二步是搜集资料,要把握两点,一是足量,二是节制。
怎样做到资料搜集的足量呢?第一看你的主动性,主动性能让你达到足量。第二看资料的宽泛性,宽泛性能让你评判足量要足到什么程度,要跳出单一维度,带有目标意识的多。
搜集资料也要做到节制,一是不要过度沉溺于文本,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执行能力很差,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二是对人的研究要去粉丝行为,多视角,求客观;三是要避免情绪化,情绪化是研究的天敌,对于所掌握的信息获得的资料产生了感情,研究的结论一定会出现偏差,优秀的研究者往往被说成无情的人,而无情,恰恰是做研究的高贵品质。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三步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处理资料。
怎么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资料,要把握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抓本质,即做对比找出不同,给研究的对象树立一个相似对象或竞争对手,去找研究对象和类似对象的不同;另一个就是找规律,即做类比寻求相似,求相似是为了提高效率,确保自己接下来在面对这样的事情和类似事情的时候能更快的把握。
想要对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来获得认知的提升,可以找到一个和研究对象类似的对象进行类比,找到它们的相似性和共同点,再经过大量的实验、测试、反馈与纠错,来验证这个规律的存在。一旦掌握了规律,再研究相关事物的时候借用这个规律就会容易很多。
相似性并非完全一样:不同的部分,我们可以挑出来认清事物的本质,相同的部分,我们可以拿过来连接不同的事物。
训练研究能力的第四步是研究结论成果化。
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及时地输出。什么是研究的输出?就是将研究结论成果化,而成果化最好的表达形式就是写作。关于写作,你可以自己写一些独立文章,也可以在问答网站上负责任地回答别人的问题。怎么才算一篇合格、把研究结论成果化的文章?用相对学术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术性应具备三个基本的特性,一是足够系统,即有合理的结构和维度。要做到系统性,储备信息量要足够大,也就是信息搜集要足量;二是要有足够的文本支撑,研究的过程中当然要有自己的判断,但这种判断绝对不能是凭想象;三是要有严密的逻辑论证,有了论证的过程,你的表达才更严密,更有可信度。
如果想让自己的研究更好,可以和人讨论,给自己找一个“导师”。
这就是一套完整地做研究的套路。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一个加分项,一篇出色的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具备哪些要点。
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有Validity,Reliability,Continuity和Universality,这四个词的意思是讲学术论文的正确性、可靠性、可持续性和普适性。
在研究的套路中少不了与高手探讨,跟行家请教,这样做就是为了增强我们研究的正确性。可靠性,就是说你说的话得有出处。可持续性,就是你论文的正确性能持续多久。普适性就是你论文的观点要对象普遍且具有适用性,当然,并不是所有论文都需要具有普适性的。
最后借用一下作者的临别赠言:
一个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会把事情做好。同时,他获得新机会的可能性要大一点,因为他会不停地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