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按照习俗,要去祭扫。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寄托哀思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
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
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端一碗饭。
他们真的是在尽孝?现在的人在父母尚在的时候,不愿尽孝,死后就大办特办,要多隆重有多隆重,不知道还真以为是个“大孝子”呢!
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大爷养了两个儿子,他们各自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大爷七十多了身体依然健朗。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某一天被查出来得了股骨头坏死,导致下半身瘫痪,只能卧在床上。由于考虑到年龄的原因,大爷并没有做手术。
但问题来了:由于大爷行动不便,所以饮食和大小便就需要有人伺候。单独让哪一个儿子照顾都不乐意,最后商定一家一个月。都说床头百日无孝子,这还不到一个月,就都嫌弃大爷,没有正眼瞧过,都巴不得早点送走。可怜大爷在没病之前大小农活一点没拉下,两个儿子争着要。
有一次在小儿子家的时候,大爷抽烟不小心把被子点着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屋里已经进不去人了,最后还是隔壁的邻居把大爷背了出来。
本来按照大爷的身体状况活个几年没问题,但被火烧了之后没过几天就去世了。看到大爷去世了,就举办了"隆重"的丧礼。这不前脚刚下地,两儿子就因为收的东西分配不均闹起来了,弄得全村无人不知。
难道这就是尽孝吗?父母健在的时候,都不愿孝敬,等死后这些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真正的孝敬应该是在父母在世时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过好晚年的每一天。
趁着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尽早孝敬,不要等到父母过世再想尽孝已经来不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喜欢的欢迎关注,你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