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这“贾”者,说的便是《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宁荣两府,富贵逼人、财势煊赫;不仅祖上军功显赫,而且荣国府里的大小姐更是贵为当时的贵妃娘娘,贾府一门成了皇亲国戚,更是荣耀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谓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贾府的富贵显赫,作者多次,从多个角度,都有铺垫、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在姑苏城外的小茶铺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着贾雨村一番娓娓道来,那个家世显赫得,真真叫人心生羡慕!
其次,是林黛玉进贾府,读者仿佛第一次跟随林姑娘的脚步,亲眼目睹了贾府里的富贵场面,深受震撼!
再次,是两次安排刘姥姥进贾府,特别是第二次去的时候,贾母高兴,盛情款待刘姥姥,吃饭宴客的那个花费,光是一道“茄鲞”都是乡下人一大家子一年的花费,一个鸽子蛋啥的就要一两银子,而这不过是贾府里的日常吃喝而已,可见这府里的富贵!
尤其是秦可卿出殡的时候,那个场面啊,倒地银山一般的,我穷小子真是开了眼界了,竟无法形容……
可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天理循环,这样显赫的贾府,在未被抄家之前,竟已经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不是一一细读,真是难以相信。
“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一、贾府真的没钱了吗?
1、贾母如果想多吃一口的话,米饭都没有了!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里,贾母虽然还是照日常的排场吃完了饭,但是已明显的俭省了很多,而且也只吃了半碗粥,然后就将没吃的分发下去:
“将这粥送给凤哥儿吃去,”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又向尤氏道:“我吃了,你就来吃了罢。”
结果,因为预备饭菜的人,没有多预备一点,弄得尤氏没有像样的米饭可以吃了,让人惊讶到了瞠目结舌的程度:
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贾母是贾府里地位最高的老祖母,上岁数的人了,吃的本来就不多,可是做饭的人居然一点富余的米饭都没有预备,弄得贾母留尤氏吃饭的时候,出了个大洋相——万一贾母想多吃一口米饭呢?
2、王夫人想要二两人参配药,翻寻了半日竟找不到!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里,大篇幅详细写王夫人想找二两上等人参,来给病中的凤姐配药——调经养荣丸:
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沫出来。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
凤姐那里也只有“些参膏芦须”,不像样子的;邢夫人那边,竟然干脆就没有;只好去找老太太那里要,结果要是要来了,谁知却早已朽烂,说是:
年代太陈。这东西比别的却不同,凭是怎么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的了。
这样的大户人家里,居然连二两像样子的人参都没有,过去富贵发达的时候,什么样的好东西没有,可惜现如今啊:
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
幸好这时候,有宝钗在边上,说是从自己铺子里跟参行有生意往来,捡好的去买二两来!就穷到了这个地步,且还不算呢,还有更糟糕的呢!
3、王熙凤,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里,王熙凤、贾琏,两夫妻正为了家里花销大、没钱花犯愁: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监打发了一个小内家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回话。”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
——贾琏这样大手大脚花钱的人,都开始躲起来了!被这些太监欺压怕了!“一年他们也搬够了!”
然后,还是王熙凤来解围,让人把自己的两个金项圈拿出去当了,暂且押四百两银子来,一半打发太监,一半去准备中秋节礼。
要知道,贾琏、王熙凤,这二位可是贾府里炽手可热、大权在握的人,每天过手的银子,要有多少,可惜如今穷到靠抵押首饰过日子!
这赫赫扬扬的贾府,怕不是真穷了、真没钱了?!
二、贾府为何会如此缺钱?
还是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里,贾琏低下身段,来求鸳鸯偷运老太太的家私出去抵押:
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租,统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还得三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日子维持不下去,竟然打起老太太私房钱的主意了!而且贾府里的这些花销,也真是大,即使有几处房租、地租,却依然不够花销的。
更严重的是,经常被宫里的那些个太监敲诈:
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的。”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的放在心里?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要都这么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要还多少了。只怕我们没有,要有,只管拿去。”
王熙凤,现在虽然还在硬撑着,说一些漂亮话,但是实际上已经扛不住了,更严重的是还不止一个太监要打发的:
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的地方儿多着呢。这会子再发个三五万的财就好了!”
说起来是皇亲国戚了,元妃虽然贵为皇妃,却实际上不仅没有帮上贾府里赚多少钱,反而被宫里的这些个太监,不停的敲诈去了很多钱。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黑山村的乌庄头乌进孝,也以为荣国府里出了一位贵妃娘娘,“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呢?”
——一句话戳中了贾府里的隐痛啊!
“‘岂有不赏之理’!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我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贾府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贵妃娘娘,却原来是空有好名头、赔钱赚吆喝的!
难怪贾府会穷啊……
三、贾府里后继无人,才是最严重的危机!
第五十五回里,王熙凤跟平儿感慨:
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俭省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克薄。
贾府现在是“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为什么进来的少了?
——贾府里的爷们,在官场上没有一个吃得开的!
这才是最大的危机,也是贾府日后走向败落的根本原因。
宁国府里的贾珍,是贾府大家族的族长,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可也就是个不管事、没实权的穷官,儿子贾蓉的五品衔还是花钱买来的。
荣国府里的贾赦,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跟贾珍一样,也是个不管事、没实权的穷官,贾母都嫌他不争气,“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
贾政,虽说没什么太多的坏毛病,但是又很迂腐,死读书、不机灵的人,偏偏又在工部这样需要办事机灵的衙门里,估计是啥油水都捞不到的书呆子一个;连女儿晋封贵妃之后,都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在外做官,还一个劲儿从家里拿钱出去堵窟窿!
贾琏,应该是贾府里头脑最灵活的男人,可惜手段只喜欢放在玩女人身上,从来也没见他出去在官场上有什么作为的。
还有一个家族里的凤凰男——贾宝玉,呵呵,是啥样,就不多说了!
这正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里,贾探春痛哭一番的原因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赫赫扬扬的贾府,正是从家里自杀自灭的。当家的一辈人,不思进取,还总想着内讧、窝里斗;年轻子弟们,看不透的整日里寻欢作乐,看空的一门心思想遁入空门。
这样的家族,想不败落,也难啊!
——今日的豪门大家族,又何其多也,能不有鉴于此乎?!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