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感”是一个不好把控的环节,角色存在感太强,很难抽离和转换,一个人在处理事件时,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转换角色,用不同视角来观察事件变化,就能很好觉察到自己的认知模式。如何在教练环节中帮助客户顺利切换角色,全面把握事件发生逻辑形成客观认知,是教练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相对固定的认知模式,也就容易固化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在面对比自己级别低的对象面前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认知行为尤其困难,这是人天生的特点。有时候当思维认知出现错位时,很容易去寻找理由,把责任归集到他人身上,于是处理事件结果就容易卡壳,出现情绪失控。
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四个环节来探讨教练的“角色感”问题。
【责任点】
我们面对事件结果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理清责任点。
针对事件,每个人都希望经历的事件出现符合自己需求的对应结果,没有出现预计的结果时,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找责任承担者,这是人的被动反应模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当事人不清楚责任、权利、义务、利益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不明白拥有什么样的权益就需要什么样对应责任,更是忽略了事件本身的逻辑,还没有搞清楚事件的本质问题时,简单地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其他人来承担或者过度自责,只会把事件搞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这个时候在责任点还不明确的情况下,迁怒于他人或者自责,都是不负责任的现象。
人在寻找责任承担者时手指指向外面,总认为是他人的问题,可是作为其他人也同样会认为这是其他人的问题;或者基于不对等的权利一味自我承担,都会形成新矛盾,最后掉入情绪中,忘记了事件本身。
如何在事件出现不理想结果时,找到实际的责任点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途径。
首先,当事件经历预定时间实践后没有出现预想的结果时,先不要预判结果与谁有关,而是回到事件发生、发展所呈现的逻辑上来,如果事件逻辑并没有出现偏差,再明确事件所涵盖人的责任、权利、义务、利益对应关系上来,才能客观呈现本有的关系。事实上所有问题必定对每一个相关联的人都有关系,这就只能回归到事件本身发生的逻辑上去寻找原因,因为每件事的走向都有其必然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因在没有找到以前,人为去承担责任很不明智。
任何事件背的逻辑存在,加上了人的意志参与时,就不那么纯粹了,所以在出现困惑时剥离人为因素是关键,我们先放下彼此的认知,先看其本身的关系,这样才不至于责任错位,导致情绪偏离事件本身,陷入无畏的纠缠。
【事件的两面性】
事件的结果发生必定离不开当事人行为参与,有时候人在意的不是事件结果本身的好与坏,而是这个事件结果对自身价值的关系利益得失问题,当注意点在得失上时,人的情绪就会掩盖事件本身,这就要求参与事件的实际当事人明确人与事件的关系。
人是驾驭事件的主体,离开人这个角色,事件本身就不存在。事件也是为人的利益而存在的,没有利益的事件一样不具有价值。
我们怎样才能理清人和事件的关系呢?就要看事件本身的两面性。一个人如果在经历事件时有没有顾及到事件的两面性,只看到事件好的一面或者不好的一面,结果出现注定会有陷入情绪纠葛当中。
清楚认识到事件的两面性,对事件的结果发生就有了预案,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要复盘事件经历时的关注点在哪里,就能很好地显示事件结果对应的行为,也就能很清晰地浮现责任点,所以理清人和事件的关系核心就是人在事件经历过程中的注意点在哪里。
【提升系统】
面对事件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聚集在事件对于人的价值上,这个时候人就容易被事件牵绊,而忘记事件只是为人服务的这个认知。人在驾驭事件经历过程中,应该时刻明白事件都是为人的某个需要而产生的阶段性工具而已,不能把人和事件混入一体,导致人的情绪连接点转移到事件上面去。当事件结果呈现时,一旦不符合人的需求时,就要提升一个高度去面对事件经历的过程。很多时候人都是平面认知,只看到事件的局部性,无法看清楚事件的全貌,也就是人被事件绑架了,不能从事件中抽离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觉察到人和事件混为一谈了呢,那就要提升认知系统。
把每一个独立事件放到整体的事件关系上来看实际发展的轨迹,就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所有的预判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必定又会很大的变化,关键是要把事件的当下结果变成下一个阶段的铺垫,也就是把结果认知变成成果认知,便不再纠结于一时一刻的得失了。
提升了认知系统,把事件当成一个整体的局部,才有可能更清晰勾勒事件发生的轨迹,结果就变成了所有必须发生的暂时阶段。
【即时切换】
心态迁善是当下的、即时的,经常有人说你可以换位思考,可实际上从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即便形式上出现了转换角色,事实上依然是站在自己对对方理解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本身是很难分离的角色。
那么怎样做到即时切换呢,就要把人从事件中摘出来,分离人的认知和事件的本身逻辑,这个时候单纯面对事件,就容易清楚自己在事件中所处的角色对于事件的作用了。
换位思考是一种新的事件介入形式,很难做到完全认知,因为依然会困在事件的逻辑中,即时切换的核心就是把人和事件分开,站在事件本身的环节中去看待这个当下的结果,这种分离式认知才能形成客观认知。
在“角色感”这个环节中,转换角色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无论怎样转换角色,其本质依然要明确责任承担点,理清人和事件的关系,把握整体观,才能有效切换角色。心态迁善,就是让客户有效觉察对待事件结果的认知模式,作为教练此刻最重要的态度就是中立面对事件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四个方面的有效把握,令客户面对事件时的态度也一样中立,这样“角色”的对位性就能很好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