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将到了大学毕业的时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特别的感慨,不知不觉中,离开大学校园已经将近6年,离大学校园越来越远,而有些记忆却很奇特的越来越清晰。还记得在离别的时候,为了能够和班里的同学多待一段时间,我最后一个离开了校园,最后一个离开了大学所在的城市,把班里的同学一 一送上了火车,并且很深情隔着车窗说,泪眼婆娑但握紧拳头,信誓旦旦的说我们终将还会见面。
在这6年的时间内, 走过南,闯过北,结识了更多的人,也遇到了很多故事在上演,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国也会成为了别人故事中的小配角,只不过迟钝的我并不自知。生活工作在平淡中度过,期间有两次参加同班同学的婚礼,也因为一些际遇能够在毕业后和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姐妹们中的两位见过面,毕业时“余生终将还会再见”的豪言壮语,变得那么的不切实际,虽然经历了现实的洗礼,但独独对大学时期的这份情感难以割舍。
一位在上火车时抱住我哭得稀里哗啦的男生,多年后回忆说,很怀念当时的真性情。我说,我也是。因为,在那个人数仅有21人的班级中,我们一起经历过风雨,经历过死神的威胁,经历过烂漫的青春,更经历了一生最难忘的人生记忆。
也许专业的缘故,在同一个学院中,历史班向来是最受老师们喜欢,也是成绩最好,参加活动最为积极的班级。凡是有任何的活动,必定有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参加,虽然人数很少,但文字功底好的、演说能力棒的、书法能力强的、体育成绩精彩的,无一不缺,所以不论在学院的体育赛事还是在征文比赛中,还是在辩论赛中,我们的班级都能够力压群雄,拔得头筹,甚至一时间被其他班级的成员认为是一种神话。
然而,在这种成绩的背后,是大家彼此鼓励、互相打气的情况。玩耍时一起欢笑,学习时又是互帮互助。期末开始,不会因为怕谁考的好而不给对方沟通学习情况的机会。相反,在每次大考小考之前,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把各科考试任务一一分解下来,每人承担一部分资料的整理,在别人较为害怕的考试面前,我们都较为轻松地度过,谁拿了奖学金便拿出来一部分去请客吃饭,一群人嘻嘻哈哈像极了一家人。
我想我所在班级的团结,来源于不凡的生死与共。在08年汶川大地震时,当时我们是大二,身在宁夏的学校能够体会到很强悍的震烈感,有必修课的大家无一不落的来到位于四楼的教室,刚刚坐定时,地震便来了,先是上下跳动,后是左右摇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地震,而讲课的老师在大喊一声“地震了”之后便逃之夭夭,一群20岁左右的大孩子还是在对面教室上课的老师的疏散才顺利到达楼下的小广场。在从四楼跑出来的过程中,大家相互鼓励着,到了楼底,还在人群中找寻着同班同学,唯恐有一人落在了教室里,当看到大家都相安无事时,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眼角闪现出泪花,能看得出,那是激动且庆幸的。
学业实习,学校安排一行二十余人,绕陕西省走了一圈,夏日的世界,大家不顾疲劳和炎热,爬山入水,相互搀扶着,在大雨降临时的黄帝陵的山坡上艰难的往上爬,见证了雨季中烟云雾绕的古柏松林,任由松柏的香味带着湿润的湿气在我们面前萦绕,进入我们的身体。就这样大家每天都在路上,很早起床,很晚入睡,但没有喊累,反而让大家的关系更近了一步,在出行的车上,大家相互蹿着座位,各自分享着美食,连跟班的老师们都羡慕同学们之间那么纯粹的感情了。
毕业前的谢师宴,面临着分别,大家反而比较节制,没有像隔壁的班级抱着彼此大哭一场,甚至有的同学在喝醉酒后痛哭不已,吃饭散场后,大家来到ktv,用嘶哑的喉咙来宣泄着自己的情感,用千篇一律但无比真挚的情感与彼此道离别。
现如今看来,那时候的我们年轻,以为相守相护就是全世界。所谓的分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却忘了横亘在彼此之间千山万水的距离。
但,千山万水又怎样,大不了还可以漂洋过海来看你。心中有彼此,便有了世界的温暖。
最后献给朋友们一句很鸡汤但很温暖的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