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姑娘》八零年代·人间烟火

                                           《小镇姑娘》八零年代·人间烟火


       妈妈厂里分配住的房子是三间的,北面厨房,天桥连接厨房和起居室,南面是卧室阳台,没有卫生间,在阳台西面自己造了个小的还能洗淋浴,这样的结构在我们这里叫“一直落”。

       记忆里的阿娘总是围着灶台转,阿娘没有工作,烧饭就是她的工作。厨房有个柴灶,柴灶上有二个大铁镬子,中间是个大八仙桌,我常在那里帮阿娘剥豆子,整理蔬菜。

        阿娘一般用柴灶烧大菜,用煤饼炉子烧水炒菜,一天要灌满好些个热水瓶共一家大小使用。晚上阿娘把煤炉下口用塞子封起来,第二天打开,把煤饼拉出来,敲掉最下面烧过的煤饼,上面加一个新煤饼,把煤饼眼对齐了,旺了就可以烧一天,不旺就要重新发煤炉。煤饼用完了,爸爸和哥哥会拉着双轮车去三里远的煤饼厂买煤饼,拉回来,再搬上二楼,码整齐。

       每年春天,阿娘用柴灶烧的豌豆饭和菜饭很香,放学回来在楼下就闻到了。饥肠辘辘时,阿娘铲下柴灶锅底那张焦糊的锅巴塞到我嘴里,那焦香混合豆米香,就是人间的最美味了。

       那时候每家都有一口菜橱,剩菜吃不完的不会倒掉,放菜橱里第二天再吃,菜橱的纱有时被蟑螂或老鼠咬破,有洞就贴一个膏药,不行就用块布缝补一下。晚上肚子饿的时候,我们也会去偷食一些,比如挖一块红烧肉吃,来几勺豌豆饭,或者添点儿咸菜过白粥,白糖拌冷白粥,夏天的夜晚,在厨房的八仙桌上边打蚊子边吃,虽然整个人汗糊糊的,还是吃出了透心的香甜。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我们的奶奶就会从菱湖坐船来,为过年做准备。她总会在铁镬子里烧一大锅赤豆做豆沙,我每次很兴奋,在一边看着她,帮忙兜着纱布袋,奶奶往里面舀煮的酥烂的豆沙,然后一次次地挤出豆沙浆。做完了的豆沙用猪油和糖炒一炒拌一拌,之后过年吃的细沙羊尾,春卷,八宝饭,都是用奶奶做的豆沙,很细腻很甜,好吃得很。

       厨房外的过道把同厂的六户人家都连通了,我家是第二户,后面几家进出都会经过我家厨房门口。第五户生了七个女儿,上班时间门前人影一晃,哦七妹过去了,又一晃,六妹过去了,我老是看错几妹,好久才搞清楚已出嫁的一二三四五妹。隔壁第一户是位中年妇人,有俩儿子,她在门口养了两只母鸡,母鸡下完蛋一叫,她就出来捡鸡蛋,如果哪天没有捡到,她就会自言自语:怎么今天没有呢,怎么没有呢……鸡蛋先是给俩儿子吃,后来俩孙子出生又给孙子吃,她自己是不大舍得吃的。第三户老头老太太有个孙女,比我小九岁,暑假老粘着我玩,我和她玩布娃娃,玩蚂蚁,玩折纸,吃东西也要分她一半,烦了也和她吵架让她回家。后来她爸做房地产发达了,她读完书去英国定居了,我再也没见过她十岁以后的样子。

      每天早上妈妈会照墙上那面红色的镜子,往脸上擦点儿雪花膏,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有时候用点生发油,头发就不会那么蓬蓬的。盛一搪瓷杯的白粥,放些白糖拌一拌,路上买个扛饿的油饺一路咬着,匆匆忙忙上班去了。

       特别喜欢那时候的早上,清朗宁静,大家都像安分的工蚁一样忙忙碌碌赶着上班,马路上是自行车清脆悦耳的铃声,很少汽车喇叭声,空气里是树木花草的清香,早点摊散发出诱人的肉油香 ,让人不由自主想靠近。


(九九画画202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概是心愈来愈老的缘故,总怀念小时候爬到树上摘槐花吃的味道,此时已忘了那是什麽季节,只记得满口的香,和从枝头摔下的...
    王无求阅读 3,885评论 1 5
  • 在北京的湘菜馆里吃饭,李茄子从来不点火焙鱼。 女朋友生长在北方,对湘菜兴趣缺缺,出于为爱陪跑的缘故,隔段时间就顺从...
    西先生和贝小姐阅读 4,765评论 0 1
  • 下班后,从地铁口到小区这段不到一千米的路,是最让我心生欢喜的一段路程。各式各样集食物制作与交通工具于一体的流动摊位...
    城市行者阅读 1,729评论 0 0
  • 点评:三星 排版差,大多是生活中的琐事,部分并不接地气。美食来源部分是国外,部分是台湾,作者老家潮州,作者现居地广...
    石头Q晴阅读 5,051评论 0 1
  • 今儿开始了一轮大降温,穿着外套还是后背发凉,好不容易抖抖嗖嗖地挨到放学。 到家竟然发现烧起了柴火灶,往添柴口一站瞬...
    大橙_99阅读 2,9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