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袋鼠想学发挥平台力量的号召力,汇聚数位孩子教育从事者参与交流。早上在轻松愉快的“抓泥鳅”互动游戏中,让大家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欢快的切入了今日的主题,老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独特见地。
张慧老师是家庭教育领域的推崇者,“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是他今天分享给我们的。一个曾热议一时关注度极高的舆论事件:“日本留学生机场弑母”案件。在一个普通家庭中,母亲一直都在满足孩子的小小需求,在一次偶然的拒绝中;儿子突然联系妈妈说自己回来了在机场,母亲赶往机场后发生了这样的惨剧。这样的故事是一个警醒,同时也在引起大家关注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
马鹏飞老师以一位准妈妈的特殊身份来到本次的交流会,大家对马老师也是关爱倍加、细心呵护,马老师分享了孩子的四种性格: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开放型,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理解孩子行为因材施教。
大家在分享休息中进了“立蛋”的趣味活动,在一颗横放的一颗蛋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与耐心。张慧老师首个立起了第一颗蛋,大家备受鼓舞接二连三的都“立蛋”成功,纷纷露出了努力成功的喜悦。
下午大家短暂的小憩后,六月老师率先分享了对待孩子“如何正确下指令”。假设情景,当你的桌面有一瓶水,孩子不断去推到这瓶水时,你大声呵斥孩子“不要动水”!孩子的关注点可能是水,而并不在要不要动水这个动词上。而你稍微调整,改为“把水和另外一排摆好”,孩子会清晰的收到指令。
苏菲老师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和育儿经,袋鼠想学平台要做的事情也是她要做的事情:希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可以不优秀但是要成为国家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国的父母拼命奔跑焦虑,孩子的未来在哪里?生命是有张度的,所有的卓越和优秀都是从平凡中走来的。
李春姬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父母对她的从小时候到长大一直严格要求,拿自己与别人做对比。似乎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有这样的事情:从孩子幼儿园学习“文化课”就开始对比,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拿自己的先生与隔壁老王比。
一张雪白的A4纸,写错了一个字,涂成黑色,然后整张纸人们就只看到这张A4纸的错别字。这样的生活氛围中缺乏一种肯定,把指责的言语换成肯定的言语,肯定的背后蕴含着无限原动力。
张菊清老师主动提出让大家为她自己鼓掌,随后又邀请一位老师自己介绍并不给予掌声,简单的体验感受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现场的即兴表演,进行案例分析,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前后的差异。当孩子考了50分回到家,妈妈用非常高和略带愤怒的语气问孩子:“为什么就考了50分”?孩子的内心是害怕恐惧的,忽略了事情的本身,从而恶化了亲子关系。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孩子考了50分回到家,妈妈即刻一语不发与孩子一起看试卷;解决问题的本身,这样不仅解决了学习的问题,也促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批评的时候对事不对人,表扬的时候对人不对事,解决事情的本质问题远比让事情变得更麻烦有效。
杜明老师一直专注于处理个案、家庭、婚姻等领域。他听完各位老师的分享后,突然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陪伴。像是有一天就发现孩子已经长大,长成了一个高大帅气阳光的小伙子了。杜明老师对待教育孩子也有自己的观点:作为家长,您是想要孩子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丰盛体验,还是让孩子成为你生命的延续?
梁志斌老师分享了阅读的乐趣,如何培养孩子爱上阅读。关注的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大缺点。孩子需要敦敦教诲,孩子需要耐心引导,孩子需要兴趣培养。梁志斌老师对培养孩子阅读有着比较深的个人见地,分享了关于培养孩子阅读的四个方法和一个榜样。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智慧;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