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报披露谈及巨人网络公司的公司治理
摘要:作为一家创立长达十年之久的互联网公司,巨人网络过于臃肿的治理层级以及治理模式无疑与时代不符,难免会倒下,庆幸的是,这个巨人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我们期待有一天,它再次进击,不负巨人之名。
巨人网络公司全称为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一家以网络游戏为发展起点,集研发、运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娱乐企业,旗下拥有堪称国内网游鼻祖的《征途》系列游戏以及《巨人》等众多游戏,作为国内互联网1.0时代中的 佼佼者,巨人网络曾经盛极一时,《征途》游戏曾是继《魔兽世界》全球市场和《梦幻西游》在中国市场后,全球第三款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万的网络游戏,这是中国网游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7年由征途网络更名为巨人网络,并且于同年光棍节(那时候还没有光棍节)顺利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司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但这些辉煌的历史注定抵不过时间的洗礼,今天的巨人不再是当年那个在中国互联网呼风唤雨的巨人了,它的存在感越来越式微,宛如病入膏肓的病人。
根据巨人网络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巨人网络2012年至2014年及2015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71亿元、24.87亿元、23.39亿元及15.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3.12亿元、11.59亿元及2.18亿元,纵向上的对比,2015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利润率均出现了地陷式滑坡,更有说服力的是横向对比,同为中国互联网1.0时代的阿里、腾讯,已迈入千亿俱乐部,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商业帝国一角。
我们可以知道巨人何以沦为病人的一堆令人信服的理由以及使我们毫无置疑的数据依据,跟不上潮流、游戏本身的非刚需与边缘性、战略迟延。。。。。。
但这些都并非巨人病倒的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乃是公司的治理,乃是人才的缺失与束缚。《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台词放之四海古今任一行业皆为真理,尤其更迭飞速的互联网行业。巨人的家长式治理与官僚式治理层级决定了其无法自产甚至引入优秀的人才,也就无法获得业务的突破与创新,随之而来的便是公司发展陷入瓶颈,乃至于倒退。
综合巨人网络的必要相关情况,我们确认巨人网络的治理有两大显著并且致命的弊端------百分百的控股权、多达六级的官僚治理层级。
百分百控股权对于公司发展毫无益处,并且它会极大打击公司内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缺乏监督,惟控制人是从,毫不夸张地说,百分百控股的公司与封建帝国并无二致,只能闭门造车,毫无建树。
前文我们提到巨人网络已经于2007年光棍节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如果它一直作为上市公司存在,也许今天的巨人还不至于沦为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企业中可有可无的一员,但事实上,由于受到全球股灾的影响,巨人网络早已完成私有化进程,并且通过中国企业惯用的借壳上市方式再次上市,而这一系列大手笔的背后推手正是它的创始人---史玉柱,史玉柱也因此获得了巨人网络百分百的控股权,成为巨人网络的实际控制人。
我们尊重史玉柱对于巨人网络的热爱,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分百控股权也意味着,巨人从此是史玉柱一个人的巨人,显然,他一个人扛不起这巨人。这百分百的控股权直接导致了公司的治理彻底专制化,只有史玉柱才能提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战术以及一切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即便史玉柱不滥用这百分百的控股权进行公司的治理,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没有一个人能尽善尽美,做好一切事情,在巨人网络里,没有人可以与史玉柱平起平坐,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模式没有人可以提出富有建设意义的建议,也难以对于公司所要进行事项的风险性进行评估,而这,对于公司的发展却是极为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巨人网络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决策层治理模式,史玉柱旁边也没有可靠的帮手。
与巨人的百分百控股权模式相反,腾讯、阿里都进行了上市,并且各方股份持有人都难以对公司拥有生杀大权,他们的权利都保持了很好的均衡态势,得益于控股权的分散,他们得以建立起明晰的治理层级,公司自产、引入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进行公司的治理,也受益于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制度之需要,他们的决策须进行评估(上市公司须为相关利益者负责)以更好地规避风险,进而增加决策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还有史玉柱对于巨人的垂帘听政,尽管他宣称自己退休已有6年之久,不再过问公司事务,每天过着刷微博、看电视、遛狗的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依旧在牢牢掌控着这家名叫巨人的公司。这样的情形历史上无数次出现过,清末的慈禧太后之于光绪帝,史玉柱之于巨人高管,是一样的。
多达六级的官僚治理层级着实恐怖,它会极大地提升治理成本并且降低治理效率,看来,巨人无愧于巨人一词,举凡任一时代,它的治理层级都称得上巨大。
从巨人网络创立十年之久的时间维度看,它的规模并不算臃肿,我指的是它的总规模,但它的治理规模却令人咂舌-------年营收不过三十亿元的巨人居然有多达160人的干部,并且治理层级达到了恐怖的六级。
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这一治理规模与治理层级完全是百分百控股权的产物,考虑到史玉柱对自己一手造就的巨人的热爱,他对这一事业必定注重非凡,为了保证巨人长寿,他不得不通过制造繁重的治理层理来保证巨人的发展没有危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他的内心写照,但事与愿违,巨人非但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反而岌岌可危。而这结局的原因恰恰在于他的过于臃肿的治理层级,治理层级的臃肿极大地提升了治理成本并且也极大地降低了治理效率,商场如战场,行动一迟延,机会就不可重来,巨人的臃肿的治理层级注定它无法将决策与执行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线的员工要通过众多的层级才能反馈到决策层,之后决策层又要层层传递决策,这一过程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容易错失良机。久而久之,公司会变成一滩绝望的死水,毫无活力。一家没有活力的互联网公司是没有前途的,巨人正是通过自己设定的治理层级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一步步变成了病人。
综上,巨人网络之所以衰败在于它的百分百控股权与臃肿的官僚治理层级。百分百控股权使得公司的决策治理权绝对的集中,难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难以控制决策的风险与成功率,并且史玉柱的垂帘听政导致巨人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于市场风潮的灵敏度,机会成本攀升。再说到六级的治理层级,不可谓不臃肿,极大地增加了治理成本与降低了治理效率,导致公司人才青黄不接,员工丧失积极性,巨人不是一天就成为病人的。
曼昆用他的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外生变量设定的情况下,只有将内生变量组合最优化,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史玉柱是否学过宏观经济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公司治理必定是内生变量(这里仅指内部治理),我们姑且认为市场风潮、技术变革、政府政策为外生变量,即便这样,这些外生变量也并非一成不变。超脱这个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巨人的陨落几乎是必然的,一方面,巨人公司内部治理落后、臃肿,另外一方面,内生变量极大地传递到外生变量,巨人的外部应对能力随之降低。
但巨人也并非浪得虚名,巨人之所以被称为巨人,除了他庞大的战斗力,还有它巨大的意志力。
尽管巨人衰败已成事实,但并非失败,让人庆幸的是巨人已经醒来了,在2015年11月18日,巨人成立11周年的日子,史玉柱给巨人松了绑-------一举免掉133治理干部,治理干部总数一下降为27名,并且原本的六级治理层级削为三层,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质的飞跃,这将极大释放巨人的能量与活力,减少治理成本与提高治理效率,从以前的树枝状治理模式变为现代企业所有的扁平化治理模式,将极大地激活员工的积极性,用史玉柱的话说“向陋习开刀,唤回创业激情,巨人千名研发人员年轻优秀,一定会有所作为。”
商场永远都是这么残酷,时刻面临着优胜劣汰,作为中国互联网初代的王者之一,巨人有着很好的根基,其创始人史玉柱也曾大起大落过,巨人之于史玉柱,史玉柱之于巨人,形如一体,堪称商业传奇。我们期待,这一次,巨人再次进击,凤凰涅槃。
文献来源:
1。曼昆《宏观经济学》;
2。史玉柱微博;
3。腾讯新闻财经与科技板块。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