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接地气且通俗易懂的书,作者用浅显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思维的底层逻辑,告诉我们在面对迷茫、焦虑和拖延时,如何能更好的应对,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从而突破自我,取得成功。
一、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大脑的构造的解释,他将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形象的与人类的年龄进行类比,其中本能脑相当于人类100岁的老者,情绪脑相当于人类55岁的中年人,理智脑相当于人类不满1岁的儿童。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三重大脑进行控制的,理智脑虽然最高级,但相对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说,它的力量太过弱小。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受本能脑和情绪脑支配的,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是我们的天性。
改变之所以困难也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想用理智脑去对抗本能脑和情绪脑,而不是利用它去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只有当我们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认知,巧妙的驱动它们,让它们开心的为我们工作时,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焦虑的原因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希望不怎么努力就能够立即看到效果,但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面对焦虑,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学会利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懂得在学习之后思考、思考之后行动、行动之后改变,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的痛苦,要知道它是上天给我们成长的提示,即使再小,也不会自动消失,若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学会向自己提问,直面恐惧,弄清源由。
二、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是自我提升过程中四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彻底走出焦虑和迷茫。
1.专注力
行者问老和尚:“何为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对时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做着此事,惦记着彼事了吧,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心不合一,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来源,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消耗,注意力越集中、越专注,技能就会越精进,我们也会变得越平和、越从容。
2.学习力
在舒适区内学习,容易让我们因无聊而走神,在困难区学习,容易让我们因畏惧而逃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自己的舒适区边缘区学习,这样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的也最快。
高效的学习不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去做,而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的反馈,提升自己。
3.行动力
俗话说不要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但我们大部分人都十分缺乏行动力。年初制定的计划,不到年中就已经抛诸脑后,领导安排的任务,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动手去做,最后只能草草了事。
行动力不足是自我提升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当我们陷入懒散、怠惰的状态中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想清楚要做的事情,去重构自己的行动力。
4.情绪力
《道德经》中说“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当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若让情绪占了上风,容易脱离事物的本质,解决起来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出更多的问题。
而想要让情绪平和,就需要我们在交流时能客观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先想办法了解事实,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思,再针对性的解决。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会让我们走的更远。
认知改变思维,思维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要想有所成就,就需要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而本书就是通过底层的内在规律,告诉我们提升认知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反复的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