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同学是由班主任老师推荐来咨询室和心理老师对话的,他和我一起,开启了一场有关“逐梦之旅”的对话,小林没有谈困惑、迷茫、问题、创伤,而是在铿锵有力地谈未来。
我们的对话,以小林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开启。幻想通常被贴上不切实际的标签,但小林的幻想是美好的,是来自于对梦想的美好憧憬。说到梦想,小林非常坚定,有一种遇到挑战也不放弃你的信念,而这个始终不放弃的信念,是在小学时候就播种下的种子。他说小学时候就和同学分享各自的梦想,好多同学都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坦然地当一条咸鱼,希望自己可以躺着赚钱,而自己却很肯定地说自己的梦想是要去当兵保家卫国或者去追逐自己的爱好。
我被小林的信念打动,好奇地问他:这个不放弃的信念是怎么来的?它在你的生活里如何支持你和梦想一点点靠近?小林说:从小我就感觉到,拥有梦想是一种特别好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我尝试贴着他的这份好去丰厚,就再次好奇:如果要用几个形容词或者你在生活中经验过的某个场景来描述这种好的感觉,你会想要怎样去表达?他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自己不害怕失败,因为就算失败,也不会有遗憾,这就是拥有梦想、坚持梦想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林想要去当兵的梦想遇到了挑战,因为视力原因和自己在学习上的客观原因,只能暂时放弃当兵,但他的逐梦之旅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更是因此与自己的爱好相遇。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林通过一个视频了解到动画建模,就在心中萌发了以新的形式继续逐梦的想法。他想通过动画建模,建构出一个人物,来代表梦想中的自己,这个自己热血、正义、勇敢。他为这个梦想制定了一个长达10多年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计划,最迟在30岁以前完成。小林说:要想驾驶赛车首先要获得驾照,然后还要不断练习,更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否则就没法体验到赛车在赛场飞驰的成就感。因此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一阶段就是要学会动画建模的常用软件,创建人物形象;然后是要为这些人物原创故事情节,赋予人物以性格、精神;最后才把人物和情节结合起来,让人物活起来。目前他已经为这个计划做了好多努力,包括自学PS,为人物创造剧本。
在对话中,我不止一次听到小林为自己的逐梦之旅加上一个时间的限定词——30岁,感受到这份表达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带着力量的故事,于是便停在这里,好奇地问他:听起来30岁对你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分界点,当我们把镜头拉长到你整个人生之旅,你怎么想到要赋予30岁这样特别的意义?小林说:因为我的30岁是一个人生的重要时间段,那时候我大概已经有了家庭,也拥有的新的身份,我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我还可能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我也会拥有更多的责任,那时候就不能再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任性”了。原来小林的梦想不仅是美好的,还是愿意为家庭的责任做准备的。
对话的最后,我想要邀请建模中代表着理想中的自己的小林来见证现实中的小林,我邀请他来猜猜看,那个理想中的自己对现实中的自己可以有哪些帮忙?如果有一天梦想实现,你最想对理想中的自己说一些什么样感谢的话?
小林说: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经常鼓励自己要大胆一点,要勇敢一点,遇到事情不要软弱,如果有一天梦想实现,我会感谢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一直鼓励我没有放弃。我体会到,理想中的小林和现实中的小林在逐梦之旅中相互帮助、鼓励,并把这样的体会告诉小林,他在这样的表达中感受到被见证,也对接下来的旅程更有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重视的事情,支撑着自己在生活中前行。可能这些内心的想法、信念、价值不会一直挂在嘴边,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去表达、去整理,就可以和自己最核心的内在相链接,而这有可能就会是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就像小林在分享自己的逐梦之旅的同时,经由心理老师的好奇与邀请,发现了生命里支持自己前行的珍贵信念,这样珍贵的信念,为这段人生赋予了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