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些日子出门办事,在飞机上遇见了一个小伙子怒怼空乘,质疑飞机起飞必须要关闭手机的规定不合理。小伙子强调说:" 坐过那么多次飞机,国外的航空公司都不用关机,为什么国内的就一定要关,这是霸王条款"。在被空乘竭力劝阻之后,小伙子恼怒地假意关机,空乘人员一走开,他又得意洋洋的开机玩起了游戏。
其实飞机起降时开启移动电源是否真的会干扰频率不同的飞机航电系统,造成航行安全隐患,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新的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使人们在飞机上不能使用手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民航局也正在对相关事项做评估和修订。但既然你选择了国内航空公司,就有义务遵循相关民航部门现行的规章制度。
小伙子的这种行为体现的是他对社会规则意识的那种漠视。他把个人的利益需求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还觉得是自己伸张了正义。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合肥高铁堵门拦车等公老"事件中的女主角罗某,两种不同的做法,却意外相同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小伙子趋利避害假意关机的做法还是罗某事后接受采访并不认错的态度,我们都可以看出两人对公共领域规则毫无敬畏之心。
我们常提的规则其实可以分为公共领域的刚性规则和私人领域的弹性规则,刚性规则需要严格定性定量,弹性规则调整的幅度则可以很大。
法律条文、高考制度、交通法规、航空器管理规定等都属于刚性规则。它们涉及复杂的公共利益,哪怕违规的行为一时没有明显的严重后果,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规则边界分不清楚,把日常生活中弹性易变通的个人处事法则应用到公共复杂的环境中,不知轻重,有意耍赖的行为都是成年人应该避免的。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记得看过一档娱乐节目,其中主持人与观众互动时开玩笑说:"能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看一看的都还在上小学,成年人的反应都是黄灯赶紧加速开。"一笑而过之后,我不由反思,成年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规则意识淡化得可以如此变通?
可能你会讲日常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闯红灯的大部分人都提前安全过了马路。事实告诉我们,规则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重要,别人都不遵守,我为什么要遵守?
连岳曾经说过: 因为周边的人都占小便宜,所以我也得占小便宜。这是最典型的占小便宜思维。当一个人想推诿责任时,当一个人想变成衰败与死亡力量时,这种“因为周边很糟糕,所以我不得不糟糕”的句型就会出现。
他还说: 让一个人从周边环境抽离,和别人不一样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也很难。当你有机会和他们不一样时,不要害怕,那正是成长的机会。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若干个亚自我,在不同的场合下会被激活出不同的人格和行为。这可能也是拦高铁的罗某,在本职教师岗位屡获殊荣而在公共领域却做出如此不可理喻之事的深层原因之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生活中我们要了解人的多面性,觉知和承认自身拥有多个亚自我。学会跟多个自我对话,学习协调管理认知,在语言上,形象上,心智模式的控制上做到"致中和",既得体适度又有规则意识。
真正把自己活成一支队伍,而不是一个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