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为什么要想看这本书


美国曾经做过这么一个调查,测试188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研究他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工作之间有什么关联,结果发现,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那些委以重任的往往是拥有更好的情商。


看这本书能做什么


人们的智力水平是由儿童时期和青春期就形成的,研究资料表明,在22岁时,人的智商达到巅峰而后衰退。此外,有机构评估了10~50岁之间男女的情商,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情商呈小幅提升状态。这些事情启示我们,情商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这一方面的素质和潜力,把握人生的可能。



情商被学者分为五个部分:认识及察觉个人情绪、妥善管理个人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可以笼统概括一番。


1.妥善管理个人情绪

焦虑,抱怨,抑郁是我从自己身上,从朋友身上感受到的最多的词语。

手头的任务、老板的项目、文稿的deadline这些我们都没有完成,情绪就一直会焦虑,口头禅为:烦死了!同样的,抱怨同事XX怎么这么傻逼,这个不做那个不管;抱怨今天打菜的阿姨手抖;抱怨挤地铁那个人踩我脚了等等等等,一些小事我好像都能炸毛。严重的是抑郁,觉得喘不过气来。情绪的消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这些所有的所有,就是自己的个人情绪。

一位心理学家说,“我们50%的幸福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10%的幸福由生活环境决定;剩下40%的幸福则由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决定,而真正的秘密就在于这40%。”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我的情绪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


2. 认识及察觉个人情绪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么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虽然身体没有什么症状但终日惶恐不得安宁,早早就离开了。如果他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结果痊愈了。

既然所有情绪都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为什么不让他朝好的方向发展。

我们可以给自己画一个心情谱,列举出那些不好的词:暴躁,痛苦等,中性词:平淡,忙碌等,以及好心情的词:愉快,幸福。将这些词汇按程度由坏向好列出。比如我自己写的是,1.痛苦2.愤怒3.烦躁4.无聊5.平淡6.忙碌7.开心8.欣慰9.兴奋10.幸福。

如果我们可以按照尺度记录自己的心情谱,当发现很多的低分时,就是该控制他的时候了。


3. 自我激励

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我想提两个词:方向和坚定

方向是指我们去认识自己,希望大家能做一下MBTI性格测试,不仅仅为选择职业,更是帮助人们了解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以及后天的种种环境压力和客观条件可能扭曲甚至彻底逆转个人性格行为的体现。了解我的爱好和擅长,都能在未来的方向选择上为自己加油打气。

如果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么还有一句话要送你。

There is a kind of person, who never tries anything in his life, He doesn’t take any chances and he doesn’t work hard for anything. He will never fail, because he is not qualified to fail. But you are different, You’ve had dream, you’ve been crazy. You’ve loved、hated and regretted, try your best to live your best. Who is qualified to say that your life is not successful?


4.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社交?是因为需要。

就如马克思的那句“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互联网的产品书籍里,有人将社交归纳出了条需求,分别是:共情需求,功利需求以及生理需求。我们可以翻看一下自己的微信通讯录。除去亲戚家人,共情需求是指我们具有同理心的好闺蜜好伙伴,这样的关系中,我们互相表达、倾听、体会感受,发生共鸣;功利需求在学生时代就可能说是同学的相互帮忙,在职场就是与同事、甲方的紧密联系;生理需求则是看到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会提出想要交换一下微信,探看朋友圈等一系列的操作。

很多人说我不想社交,不想麻烦别人,不想碰钉子,不想让别人觉得在利用他什么的。

在第四季的奇葩说里,有这么一个辩题“不麻烦别人是不是一种美德”。蔡康永讲到一个词“尺度”。就好比我见到有过一面之缘的同级同学,我问,你好啊,吃了吗?一般会回应,嗯嗯吃了或者吃了,要不要一起。那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人际关系。但如果他说,我没有吃,我得了胃癌。那他就是超越了这个尺度,会让一方为难。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握尺度的这个原则,留有对方一点点余地。

社交其实很简单,尊重与沟通,这就接上第五点,学会认识他人的情绪。


5.认识他人的情绪

在马东的好好说话里,有这么一句。天性善良的人,容易木讷;天性聪明的人,容易尖锐;天性大大咧咧的人,容易伤人不自知;天性细腻柔和的人,容易絮叨惹人烦。与他人沟通时就需要从自己的世界出来一下,看一看是不是其他人没有在听或者自己有没有伤害到别人。只有一直保持着对他人的重视,大家觉得自己被接受,就容易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青心教育】心理学院读书课程《我的情绪谁做主》 主讲:杨阿儒 精彩一句话:情商蕴涵着一种悟性,一种...
    杨阿儒阅读 9,478评论 0 14
  • 第一部分 情绪大脑 第一章 情绪的功能 1.人的行为由情绪驱动; 2.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理性; 3.人的情绪直接引...
    依米花1993阅读 5,068评论 0 2
  • 因为一本书,而把与之相关的人、事、物都吸引而来,是一种巧合还是其他?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发出一条消息,说孩子很喜欢读...
    蓝庭芥阅读 4,999评论 23 17
  • 今天欣妹儿约我一起午饭,偶遇了晖童鞋和川师兄,欣妹儿很nice的和我分享关于她前两周去参加的学习课程。她分享的很多...
    玉露君阅读 1,820评论 2 1
  •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明天(周一)就结束。 没错,编剧又留了不少坑。 掐指一算,离《权游》系列正式完结…… 只有6...
    Sir电影阅读 7,427评论 1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