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凯路上五百字系列之95:确实是奇遇

前两天我来外地办案,在宾馆等人的功夫,打开电视机。现在的电视内容怎么那么多综艺节目,那么多人唱呀跳呀,乱做一团,他们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忧虑,比如天气的寒冷以及其他。

忽然看到一个老节目,已故的著名老艺术家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打工奇遇》。我不知道该怎么称谓这个节目的表演形式,这是叫做“小品”吗?

节目最后的主题升华,是教育经营者做生意要“货真价实”,这是个很老套的话题了,而且剧中所表现的内容也并非是假货次品的问题,而是更为严重的忽悠人的行为。赵丽蓉在剧中是一个打工的农村老太太,来到那个“不货真价实”的饭馆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最后忽然可以直接号令“拿笔来”,她又不是李白,那些服务员甚至老板娘忽然之间就都成为了高力士,而且早就准备好了纸笔,书法展示这个桥段和主题疏离的太远,就算是主题一定只是教育奸商“货真价实”这个层次,如果写字的不是老艺术家赵丽蓉,这个桥段根本撑不下去。

《打工奇遇》情节好像不那么柔软,忽然就来了个农村老太太,忽然物价局就打来电话,巩汉林表演的奸商像个老地主,穿着和身体语言都莫名奇妙。除了硬要教育人,好像什么也没有,整个节目也没有任何所谓“包袱”,赵丽蓉忽然就坐到了桌子上,赵丽蓉说:就是个大萝卜!于是大家就笑了,笑的也莫名其妙的可疑。

而且忽然之间,赵丽蓉和巩汉林不说台词了,改为深情对唱,好像戏剧电影一样。赵老师是唱评剧的,但是他们的对唱有点像练杂技一样或者皮影戏。他们动作僵硬表情夸张,离题万里,观众大笑的淳朴,老艺术家的表演一定是好的,不鼓掌不笑就是没看懂。的确,赵丽蓉的影响力撑起了整个节目,如果不是这样的艺术家,估计这个节目直接会被毙掉。观众们好像很习惯这样的表演,本来很扯的节目,弄得还挺主旋律的。

记得这个《打工奇遇》最后还获了大奖,这么多年了,想想确实是个奇遇。很多事情,都荒诞得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