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体会过成长中那些得到与失去的。比如小时候希望快快长大,终于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有成为我们最初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但再过些时间,又希望能回到从前。成长让我们失去了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单纯的想法,许多不现实的梦想。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会逐渐成熟。有些成长是我们无法阻挡的,有些成长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些令人成长的事情,往往不是顺遂人意的好事,而是我们当时认为无法承受的带来负面情绪的事件。世事无常,我们终将面对。
在成长这条必经之路上失去与得到往往是并存的。比如你有些先天的残缺或遭受了疾病,失去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正因如此你具备了常人不具备的品质;也可能,你失去了你的至亲至爱,但这也让你重获新生,更积极的去面对生活。
有时失去之前是获得,甚至拥有。如果没有得,也就不会失。从人性角度出发,失去的时候,必然会是让人心痛悲哀的。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于明知道会失去,却仍勇于追求,这一点也不矛盾,比失去更严重的是,人人都知道自己最后会走向死亡,但我们每个人不都设法好好的活着,不停地努力规划自己,让自己活的更好。
得失之心,往往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考验,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会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己,也唯有直面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去争取、去追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得与失?如何权衡利弊?
1. 在得失中寻找自我,坚持自我。
关于寻找,也就引出我们成长中常遇到的困难——迷茫。 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不知道当下如何选择。这背后,其实是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自身追求和对真实世界的认知高度还不够造成的。有的人清醒的认识到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加速成长。而有的人在寻找的过程中,则会遇到很多挫折,走很多弯路,同时这个过程也会带来沮丧、挫败、消极等负面情绪。产生负面情绪我们可能会退缩,逃避,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无限循环。所以只有先找到自己,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定位好以后再去仔细斟酌,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然后再去计较得失。
2.消除分别心
称为“得到”一定是那些未曾拥有的,比如各种技能,为人处世的社交能力,开阔的思维等等,也有让我们本身排斥的一些特性,比如变得处世圆滑,惧怕风险,做事小心谨慎等等。在一些价值观念中,或许圆滑、谨慎、惧怕风险等都被赋予贬义,但这也是我们摔了跟头、吃了苦头,痛定思痛后得到的生存智慧,只是说乱用冒用这些特质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成长过程中我们失去的稚气、莽撞、无所谓的乐观,这些都是青春和不谙世事阶段我们会有的特质。失去这些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成长和在社会上生存,但是当我们失败的成本越来越高,撞多了南墙,更清楚的认识现实,又会磨灭我们的激情和耐性,这也是不利的一面。所以可以看到,成长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两面性,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和斟酌取舍。
其实得到和失去有时候是可以转化的。记得有则故事:一位老人坐飞机去上海看二女儿,突然遭遇了紧急事故,飞机有坠毁的危险,众人皆惊,唯有老人无比淡然。事后人们向她请教,她说:如果这次出事故死了,我就能见到去世了的大女儿,如果平安无事,我依然能见到活着的二女儿,对我来说哪种结果都一样。人天然的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得到的不觉得珍贵、自己的不觉得好,失去的才心心念念,别人的什么都好。这就是失去的心理效应大于了得到的心理效应。拥有一份淡薄得失之心,懂得中庸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简单的将知识、智慧获得的优先级设为最高。时刻提升自己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3. 顺其自然,平和的接纳与包容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术。有些事物是你无法改变的,有些得到是不可逆的,就要接纳它们。比如年龄的增长,责任的增加,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无限大的沮丧,也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有时候放下又何尝不是一种得到呢?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不要执着于得失之间,在意的太多,反而失去大于得到。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为得到而庆祝,却忘了失去也是人生。人每天都要经历得到和失去。每个人失去的时间是同样的,而得到却是不同的。学会正确直面每一天的得失是我们能够理性成长的基本功,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成长是渐渐模糊得到失去的一个过程,得到与失去,更多的是内心的执着。成长是心量不断放大的过程,是从自私到无私的过程,这也都是相对的,失去的同时肯定就意味着得到了什么,比如看清了什么人,明白了什么道理。上帝会把我们最好的东西都拿走,因为它会一直提醒我们得到了太多,而成长就是在明白有得有失的道理以后,选择能得到的,放弃得不到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
4.活在当下
在得失的取舍过程当中,有多少人能够记得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初心一路走来的呢?又有多少人能够执着的追求心中的那个梦?经历了生活的千般磨练,我们是否还是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好好珍惜身边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因为要多大的机缘才能同杯共饮、同桌共食、同屋共居、同床共枕呢?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伴随你走到最后,很多人往往都是过客,摒弃得失之心,就像修行讲究行禅,专注在每一个当下。
人生一直都在努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正确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按照自己的愿景努力,认真观察周围,勤于思考自省,知行合一,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每一次得到和失去应该像雕塑家进行雕刻一样,抛去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边角料,从人生的顽石中活出自己的样子,活着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
得失之间就是人生。
鸣谢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蓝帽案主李思雨主创。
白帽:陆富龙
红帽:常婷婷
黄帽:王金、张杰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