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窃听风暴;
对于历史人总是善于忘却,或者并不知道真实到底是怎样的,毕竟多数时候这不关自己的事情。好电影的残酷性在于很真实或者还不够真实,有人说挺好在结尾打出字幕:这段温情从来不曾存在过,这个愿望从来不曾实现过。这样,这部电影才完整,才,够狠。
一个体制内的故事,一个看起来并不轰轰烈烈的故事,却令人震撼到无以复加,让你不得不正视眼前这个看起来美好无比的社会!
Wiesler是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总是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完美,并且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在看了一次舞台剧之后,觉得作家Dreyman很有问题,主动提出要监听他。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确,怀疑来自于文化部长看到作家的女伴Sieland并想据为己有之后,产生了更大的动摇。在监听监视的过程中,Wiesler心底的善良慢慢复苏。通过电铃让作家知道文化部长和女友有染,并在酒吧向Sieland说明你是一个被观众热爱的演员,不需要屈服于文化部长的权势。甚至隐瞒了作家写批判政府文章的事宜。在大恐怖下,普通人仿佛都无衣可以蔽体,赤裸的展现在国家机器之前,被任意的凌辱。当后来女主因为购买违禁药物被发现后,被要挟不能再登台演出后出卖了自己的男友,而后悔莫及迎面撞向驶来的货车。Wiesler抱着他说:打字机已经转移,可是佳人已香消玉殒。事件到此截止,但是Wiesler却要为此背负责任,在转移打印机时候红色的墨水留在手上。庆幸的是几年后柏林墙倒塌,Wiesler成了一个邮递员。男主在得知事情真相后,并没有当面感谢而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致一个好人来纪念他。
导演说想通过电影告诉人们,其实你是有选择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诠释,只能推荐大家观影。
影片里有一段,有个人写了个论文,把艺术家等分为五个类型。像男主是第四类,对付他的方法只需把他关起来,好吃好喝供上但没有任何人与他见面,就像彻底遗忘他一样,若干时候后把他放出来,他便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