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接触“全课程”之前,对“全课程”这个名字是完全陌生的但同时也对这个名字充满好奇。究竟什么是“全课程”?用处是什么?
带着这个好奇来到7月14日,“全课程”培训的第一天。培训的是由汪校长(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主持,蔡敏胜(松山湖第一小学负责人)致辞,还有我们“全课程”的主角主讲人李振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村长”。
一、“全课程”到底是啥?
对“全课程”充满疑问与好奇,它究竟是什么?后来我查询了一下资料,原来“全课程”的成立是有特别的方向与背景的。民国时期上海滩老大杜月笙,因孩提时得到过水果店老板所给的温暖而能始终保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为什么?美国一位女大学生仅仅因为幼年被瀑布的水流声吓过,长大后还一听到流水声就颤抖不止,为什么?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说明:孩童时的体验,犹如种子深埋在泥土,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见,体验是一种深刻的教育力量。而今天的学校教育,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体验?孩子的体验足够安全、自由、多元、丰富吗?给与孩子足够安全、自由、丰富的“体验”,正是“全课程”的努力方向。
二、走进“全课程”
课堂的开始“村长”向大家提问,凭直觉判断对错并举相应的左右手,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互动,马上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台上台下笑声一片。
再通过霍姆斯、欧美多个心理学家的实验与案例表明前面小互动的结论:不仅仅是大脑控制身体,我们的身体也影响着大脑。言简意赅,意义深远。
“具身认知理论”,分享了美国多所名校的实验案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加利福尼利亚大学的“有力姿势”,一分钟,就可以分泌睾酮。印象深其一是因为“村长”做有力姿势实在太可爱了;其二是这是我读过的学校提出的理论,莫名亲切感。结论:具身认知运用到学习上,身体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学习的效度与效果。
“村长”还分享了很多名校名师的案例,加上他独特的个人见解与幽默风雨的授课形式,一早上的课程,转眼就结束了。
三、浅谈“全课程”的理解
(1)“全课程”交易实验的核心不是所有课程的叠加,而是指向“全人”、指向人的全面生活的变革。
(2)“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关键就是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化生活。
(3)“全课程”不是单纯的课程加减,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课程的整体综合变革,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营造师生共度的幸福的教育生活。
谢谢“全课程”带我认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让我明白到最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
To do? Not to do? Or how to do? That’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