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
唐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开始不断向西北等地扩张。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名将侯君集平定高昌国后,唐太宗下令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设立安西都护府,目的在于牵制西突厥 ,其兵力开始时只有数千人。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平定龟兹国后,太宗把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自此,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太宗时期,边境不断用兵,且捷报频传,边境扩张可谓神速。但是,不断武力占领西域诸国的同时,太宗并未重视占领区域的管理,这也给以后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649年,高宗即位之初,突厥降将阿史那贺鲁便叛唐自立,直到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其被唐将苏定方率军平定并献俘昭陵。
经此事后,高宗开始加强对此地的行政管理,在突厥故地分设蒙池、昆陵都护府,并将其附属小国分别设置州府,向西直抵波斯,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可惜,高宗龙朔二年(662)之后,吐蕃觊觎安西四镇,多次出兵,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陷了安西都护府。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唐将裴行检收复,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收复了安西四镇,在龟兹国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此后,安西都护府的府衙才在龟兹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