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外甥女住在我家,让我辅导功课。在书房里,我一遍遍的给她讲解着同一道题,甚至还给她出了几道类似的习题来练习。
原本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其他任何事她都能干的还不错,每每学习考试,脑袋就开始迷糊。比如,有道题给出了桌子的长和宽让算面积大小,她能算出来,再问桌子上面放一个相同面积的玻璃,玻璃的面积多少,她就开始抓耳挠腮,任凭你如何提示比划,她都算不出来。
我瞬间火大,言辞中带着苛责,一笔一笔的给她画出图,然后写上数字,然后列出来如何算,让她自己算答案。好吧,她竟然算出了64+16=78,我瞬间无语,让她继续算结果,这次我测底崩溃了,她算出了64+16=70,“再算算!!!!” 我有些愤怒的讲到。终于,她算出了80的结果。
看着她委屈的样子,我竟开始自责起来,我觉得自己说话太严厉了,吓到了她,孩子已经三年级了,也开始有自尊意识,我觉得我不应该再这样给她讲话批评指责了。
想想在学校里,老师讲一两遍,大部分同学听懂以后,就不再讲了,也没人会一遍遍的耐着性子给你讲课。就算是老师,遇到怎么讲都讲不通的孩子,也会生气,也会发火,然后战战兢兢的孩子,全部心思都放到了察言观色上,再给她讲课,她也听不进去了。但是,你问她懂了没,她会告诉你她懂了,因为她怕你生气,就算不会也装作会了的样子。
果然,我让她按我给她讲过的,重新在练习本上写一遍,外甥女写了半天,拿给我看,上面仅仅列了几个简单的式子,而且基本都做错了。我实在无力吵她,倾尽全力平复了一下情绪,淡淡的告诉她,今天就这样吧,去休息吧。我没有给她说对错,也不愿意再打击她的信心了。
等她睡下后,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此时已经十一点多了,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我在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孩子的智力肯定是没问题的,玩起来比谁都聪明,比谁都会玩。
我也在想,该怎么去给孩子解释学习中的问题?如果你满脸堆笑的给她讲,她也会一副满不在乎,嘻嘻哈哈的样子,听不进去,也学不会。太过严厉的给她讲,还怕她一时接受不了,伤了自尊,心理再出现了什么问题,到时候更麻烦。
上周末,外甥女原本想在我家住下的,一听我说要练习一篇作文,瞬间就表示不想在这里住了,要回去。显然,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打心底是排斥的,是不感兴趣的。
或许,我们不应该直接去教孩子学习,而是先培养起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兴趣。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才会去主动的学习,才能学得快学的好,比如一提到玩,怎么玩,小姑娘比谁玩的都开心,花样都多。
由上看来,一个容易火大的人是当不了老师的,比如说我。我觉得,我最应该做的就是,再观察观察,看看怎么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