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第二次参加了这个英语角。我想把自己扔入到年轻的人群中,对抗中年开始不由自主地向内走;我也想更多地面对面地听和说英语;我还想练习有准备的或即兴的当众用英语说的能力;还有,我的学生,一位斯里兰卡女士她在,我从她身上持续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吸引我的特质,这些特质使我想跟随。
令我吃惊的是当晚有一位被戏称为“小鲜肉”的高三男生,他竟然会有时间、也愿意加入进来!后来了解到他在国内体制内结合出来的国际部读书。这个时间正是国外大学offer结果最后出来的时候,问了他的情况,他没有考SAT,考虑到申请美国前五十大学不太可能,就准备先在一个文理学院上一年,托福考得再好一点,明年再正式上大学。听完了,我脑子里一堆疑问: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出去上学还没准备好吧?那为什么要先出去呢?难道有利于能准备得更好?为什么花时间来这里,而不抓紧时间进行更有效、更有系统的大量英语能力训练?为什么关心对外汉语教学,难道想在国外边学习边赚点小钱?
还有一个显著的对比是,我好友的大女儿与他同龄,沪上最响当当的国际学校,此时已陆续拿到多个世界排名前五十心仪大学的OFFER了,她所要做的只是选择。当然,她经历了近四年多的忙碌、紧张、辛苦和探索。此时她已在为未来的读书做更精进的准备了。还有一个对比是,家里的小小人,比他小两个年级,跟他刚才所显示出来的英语能力相比要强太多!而且她也是非常的忙碌、紧张和辛苦!他高中这几年都做了什么?也许他是理科男,英语、演讲和说话不是他所擅长的方面;也许他花时间来这里只是想了解社会?但毕竟来这的人都是各行各业的社会人,水平高低参差,更还有我这中年大妈,我还在考虑要不要继续来呢,毕竟相比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不是最有效的学习。
他的话中投射出他已在缩手缩脚考虑经济账了。的确是要考虑投入和产出,可如果是这样,当时为什么要读这种雨后春笋般一拥而上的所谓的国际部呢?投入大了,如果相应的综合能力、学业实力没有跟上来,还未能出去,就已经“”海带了“”!看下来,感觉好像只是把几年前的升学问题往后推了,现在又往后推了一年,但总归是要毕业的,也是要在社会上生存的呀!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我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