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跟团巴厘岛旅行。原本应该是最浪漫的海边烧烤,因为晚到一个半小时,海鲜变质,导致整车人感染痢疾。
最先发作的小姑娘,从肚子疼到晕厥,仅仅四十分钟。
张姐发作慢些,竟也发展到便血、大便失禁……
男女老少,像中了邪似的:痉挛、拉肚、便血,一个二个,此起彼伏……
我恰好没去,幸免于难。赶紧充当陪伴,护送人们去医院。
那是一家澳洲的国际医院,像极了星级酒店,完全没有国内医院的味道和熙熙攘攘的繁忙。轻症一般当地治疗,重症立马转送澳洲,据说机场停有专门的私人飞机,分分钟可以起飞。
旅行社请了个台湾人当翻译。医生态度亲和,问得非常仔细。除了三个人收留住院,五六个打了吊针,其他人,医生只让吃药,基本费用八九百一位。
只吃药的人不干啦:我难受成这样了,还不让输液?开些什么破药,值得了八九百吗?叽叽歪歪走人,基本没人拿药,也不付医生的出诊费。
台湾人急得,直跟我发牢骚:“巴厘岛太热,食物容易变质,这药是专门针对痢疾的。既不阻止拉肚排毒,又能及时补充体液和营养。大陆同胞往往只知道泻立停、荷香正气水!”还好第二天回国,那些症状轻的同伴,也没什么大碍。
生命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医疗的本质是支持人的自我修复。
这一次,我有了深刻的体验。几位住院的同伴告诉我,医生、护士更多的是关心、安慰、陪伴和提供专门营养餐。第二天就轻松了,自己也觉得没怎么“被治疗”……
其实我们都见证过自我修复。“伤筋动骨一百天。”扭伤、骨折,还不都是“养好”的?医院的急救处理,都是在帮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我们赢得更多时间,等待自我修复发挥作用,然后战胜疾病。
善待自己,就是细心关注症状,理解身体通过“不舒服”提醒你及时做出调理。真正的养生,是保持或者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