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I'm a little homesick.
我很想家。
知道中秋节即将到来,不确定哪一天。或者说是自己不想去刻意知道,因为回不了家,所以刻意去忽视它的存在。
人在异乡,过年过节不能抵挡的,是那种对家的想念,仿佛每一年都在重演。
读书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出外闯荡,早就练就了一颗铁石心肠,不会柔情似水,但也绝不是“灭绝师太”似的的冷漠无情。
只是好强,不想在人前显示自己的脆弱吧,谁的心里没有一根弦,从不轻易去拨动,一波动,波涛汹涌惹乡愁。
1
出门在外,大多数人都有生病的经历或者工作上的不如意,受委屈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妈妈,好像只有想她了我们的心会因此抵消一点难过。
每次提到这两个字眼,我倍感亲切。因为不管年纪多大,我们在妈妈眼里永远只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孩。在我自己也做了妈妈后我也才知道,不管女儿以后长多高年纪多大,在我眼里她都是那个需要我的小孩。
这种母爱跟年龄没有违和感,即使这依赖只是一时半刻的安慰或者撒娇。妈妈们从不嫌弃,只会像母鸡一样张开翅膀庇护我们。
记得去年圣诞节回去探亲。好几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对家乡的一切都充满新鲜。妈妈特意带着我有空的时候或者在村间小路散步,或者找邻居拉拉家常,和小时的同学串门喝茶;变着花样煮三餐,然后看到我垂涎欲滴的馋样忍俊不禁:“怎么样,好久没有吃到了吧?我就知道你想吃了。”
世界上就是有两个最美丽的字眼——“妈妈”,我很庆幸我还有时间可以跟她在一起,享受到被宠爱的感觉,也庆幸自己可以拥有这个伟大的称谓,这是一种作为母亲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吧。
有时候我总在想,假如有一天我被全世界嫌弃了,也许只有父母还会像宝贝一样把我带回家吧!
2
小时候很喜欢看戏。在我们闽南农村,只要过年过节或者佛祖诞辰,村里都会请来唱大戏。很小的时候,唱戏比那种露天的电影还热闹。戏里有很多角色,各个装扮不一,惟妙惟肖。
大人们看剧情,小年轻看美貌,小孩们看打斗,各自精彩。台下满满的一堆黑压压的人头。各种吃的玩的摆摊的,还有小孩子最爱的玩具和气球,鞭炮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烟花也冲破夜空不甘落后……
至今记忆尤新。这回忆,这绵长的故乡情从来不会因为我的少小离家而丢失。在我回去过完圣诞假期,又接上元旦,然后随之而来的春节,我又有幸见识到浓缩在我记忆里的那场歌仔戏。
还是那个腔调儿,还是那些化了妆的戏子们穿上后就浓艳华丽得让人眩晕的戏服,他们在戏台上入情演绎的每一个角色都那么动人逼真。
唯一不同的是台上依然有那么多角色客串,台下却是屈指可数的零星观众,而这些观众里,只有小孩和老人,唯有我作为青年看客的代表,那情那景我居然有点心酸。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有很多新鲜的现代电子产品吸引了我们的视线,那些古老的与现代脱节了的东西已经引不起我们的兴趣,歌仔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精粹也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眼前,可能有一天就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残存。
我不想说我有多热爱,可能我也是由于多年未见存在的新鲜感在作怪,我只是觉得民间有很多艺术类的古老的东西在渐渐离我们远去,这种缺失是一种遗憾。
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后退,我不明白,我只知道我喜欢一切美的东西,引起我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和满足都是美的,这些美好都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歌仔戏唱了三天,我追了三天大戏。以至于亲戚们后来都打趣我哪个村哪个晚上有大戏,呵呵。
这是一种思乡情结,每个人都会有吧。故乡的路走了成百上千次,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哪个路边角落里有只蛇吓到过我,小时候那只壮硕的家牛在牛圈里忽的踩住我脚的疼痛,都没有忘记过(有时候我以为我忘了)。
就好像父母在厨房里忙活的身影,饭菜香里妈妈的味道,宁静乡村深夜的狗吠声音,村头桥下的潺潺流水,通过遥远的夜空,传递到我的身体里,让我心底里的那根弦,情不自禁的自弹自唱起来。
我就知道,我又想家了。
看一眼朋友圈里热热闹闹的中秋博饼,品一口月饼,我也感受到了那股香浓的甜味。
嗯,又一年中秋,能品尝月饼,能抬头赏月,够了。
祝愿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