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渴望已久,于是赶紧借回家。
我平时读书有个习惯,我会先在百度或者知乎上搜索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以便判断这本书合不合我的“口味”。
但是这本书却是例外,拿到的那一刻,我满心期待着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全然不想“剧透”一下。
厚厚一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书的封面以黑白为主基调,左侧的窗边放着两根带刺的荆棘,上面是一只可怜的鸟儿被刺穿了身体。
粉色的字体亮丽醒目。
它把
自己的身体
扎进
最长、最尖的
荆棘上,
在那
荒蛮的纸条之间
放开了歌喉。
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又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但我喜欢悲剧,因为人生不正是一场场悲剧,加上少有的偶然喜剧组成的吗?
作品的不完美结尾才正是震撼人心的地方,毕竟,不是每个故事都像王子和公主的结局一样单纯美好。
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被称为澳大利亚版的《飘》。
在读此书前,我最喜欢的外国文学作品就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因为《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聪明能干、特立独行、不屈不挠,这些特质是我所缺乏的。她是我很崇拜的女性代表之一。
而读完《荆棘鸟》,我并不觉得二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世人能把两部作品相提并论,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在我看来,《荆棘鸟》撼动我的是梅吉与拉尔夫长达几十年的禁忌之爱,是二人的隐忍和坚持,是德罗海达庄园的友善和睦,是人们对家园的忠心、对草原的热爱,是那开满玫瑰花的牧场......
书中女主人公梅吉和红衣大主教拉尔夫的禁忌之恋,始于相见,持之以恒。
1.年少的爱
美好但无奈
“德罗海达的天空一片灰蒙蒙,
地面上几只在觅食的鸽子拍打着翅膀。
帕迪带着一家人在教堂等待,
前来接应的拉尔夫一眼便看到了红头发的小梅吉......”
这一年,梅吉9岁,拉尔夫28岁。
但就是这一眼,便注定了二人一生的命运,既幸运又不幸。
幸运的是,一眼万年。
不幸的是,一生无缘。
已是成年人的拉尔夫教士,悉心照料着还是孩童的梅吉,此时的二人是心心相惜,是无所畏惧。
亲自护送梅吉上学,精心装饰梅吉的房间,成为她的友人、她的玩伴、她的良师......
此时的拉尔夫可以无所顾忌的“独占”梅吉,因为她只是孩子。
但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梅吉便成了十八岁的少女,袅袅婷婷,眉目含情。
身穿玫瑰灰色晚礼服的梅吉,一颦一笑,皆是优雅。派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一处,那便是梅吉。
但有一人除外,那便是拉尔夫。他不能对梅吉表现出亲近,因为他是一名教士,一名一心为上帝献身的忠仆。
正是“教士”这层身份,便注定这二人的爱情定不会圆满。
在正处妙龄的梅吉和甘愿献身的上帝面前,拉尔夫选择了逃避,他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年少时的这段恋情,以拉尔夫的离去结束。
2.中年的爱
隐忍且沉默
没有拉尔夫陪伴的梅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因为她失去了一位良师、一位挚友、一位爱人。
她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在最小的弟弟身上,试图让自己的母性力量压倒那无法控制的思慕之情。
不幸的是,弟弟年幼夭折。这对梅吉无疑是雪上加霜。
也正是此时,梅吉遇到了“第二个拉尔夫”--卢克·奥尼尔。
他是新来的剪羊毛工人,外表高大威猛,身材欣长,相貌酷似拉尔夫神父。
在卢克的热烈追求下,梅吉自以为爱上了卢克,其实这不过是在卢克身上找到了拉尔夫的影子。
梅吉答应与卢克结婚,并共同远赴昆士兰割甘蔗。
在昆士兰的日子,梅吉过得并不快乐。
卢克常常为了挣钱,不与梅吉见面。而他娶梅吉也并非因为爱她,只不过是图梅吉的财产罢了。
甚至后来梅吉要生产时,卢克也拒绝探望。
就在梅吉命悬一线时,一位面色冷峻、高大英俊的中年男子的到来,燃起了梅吉生的希望。
没错,他就是拉尔夫神父。
即使二人许久未见,但他对梅吉的感情始终不渝。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沉默和痛苦,拉尔夫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前往麦特劳克岛寻找正在独自度假的梅吉,一起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拉尔夫匆匆告别梅吉,到罗马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这是已到中年的拉尔夫和已为人妇的梅吉的心照不宣,把对彼此的思念默默深藏于心。
3.暮年的爱
深沉而疏离
自此之后,梅吉回到了亲爱的德罗海达庄园。并带回来了大女儿朱思婷和小儿子戴恩。
戴恩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外人常说长得酷似他的父亲卢克。
但是菲(梅吉的母亲)知道,戴恩并不像卢克,而是像拉尔夫。
后来二战爆发,拉尔夫已成为红衣大主教。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牵挂着他的梅吉。一次到访德罗海达后,梅吉却没有告诉他戴恩的事情。
直到长大成人后的戴恩,无论是外貌、身材、性格,甚至是信仰都酷似拉尔夫。
因为戴恩告诉母亲,自己想成为像拉尔夫那样的红衣大主教。
梅吉听后无异于晴天霹雳,似乎是上帝在惩罚她,把她从前拿走的再夺回来。
无奈之下,梅吉请求拉尔夫带领戴恩。
但是后来戴恩因为救人溺水而客死他乡,梅吉痛心疾首。前往罗马寻找拉尔夫,求他帮自己找回儿子的尸体。
这是二人时隔几十年的见面,拉尔夫鬓角斑驳,已然是位老人了。
因为当时处于战乱时期,拉尔夫并不答应帮助梅吉。
不得已之下,梅吉告诉了拉尔夫,戴恩是他的儿子。
拉尔夫悲痛万分,在为戴恩做完弥撒后,便在伤心和悔恨中死去了。
人生茫茫几十载,这二人相见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情深意切得让人落泪。
合上书页,我心中说不上的苦楚,说不上的惋惜和哀叹。
或许是二人心心相惜却因为信仰宗教,被迫分离。
或许是生死一线只因心里有你,就有了战胜死亡的勇气。
或许是自己拼命守护的孩子,在意气风发时惨遭不幸的痛心。
即使最后的二人遍体鳞伤,但至少他们曾经美好过、幸福过。
正如梅吉最后所说:“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
就像站在荆棘上的鸟儿,即使荆棘已经刺向它身体的最深处,也依然要唱出最美妙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