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三代码来看:
专业越来越不对应某个职业,尤其是本科
职业的类型化倾向越来越低
职业复杂性越来越高,协作性增强,霍兰德代码适用度越低
从时间维度讲,随着职业层次上升,对人格特征要求不断变化,且越来越多样复杂(从生产到管理)。
某一职业,正因为存在多样性的兴趣特征的从业者,才能多角度完成职业任务,从而促进职业发展。
从人格兴趣特征来看:
多代码倾向,代码特征必须与岗位或者角色相结合判断,即使代码相对,也是合理的
在测试背景下,S和A是显性代码,不一定作为主代码,而C和E是隐形代码,不一定不具备
具有某一代码兴趣特征并不代表在人群中具有这方面优势,只是相对自我的其他代码而言的。兴趣必须和能力相结合,感兴趣而低能力者众多,那说明不是真兴趣。低兴趣而高能力,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优势能力一般来自于成功体验或替代经验。
在可以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每种职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作为个体,对霍兰德三代码死板的认知很可能成为怨天尤人的借口,相反的,客观理性看待,兴趣特征可以帮助人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或合理分工。
后现代背景下,怎么用霍兰德兴趣理论:
尽量少用测试,而用听故事的方式,了解人建构人,指向未来而不是过去;
项目分工越来越细化,在项目团队分工过程中,可以用霍兰德;
兴趣倾向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学会感知工作对自己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我,或用我独特的方式提现工作价值。
以老公为例,上升为管理层和对新项目的创新开发,其实是职业发展的结果,可c型倾向的他其实不适合新的改变,所以并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