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前天自己负能量满满,吐槽、发脾气、背后言人之过。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这样了,为什么会突然情绪爆发?
1.事件复盘
前天下午去实训室检查第二天教学用的物品。结果看到实训室准备的东西就上火:物品准备不齐全,有些还是错的,准备好的东西也不符合要求。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二天的课根本没办法上!立刻电话联系实训室人员要求重新按照要求准备。更令我火冒三丈的是,实训室的工作人员B的态度简直令人发指,话里话外透着的意思是:就你事情多,其他老师怎么没有这么多要求?而且以前的实训室老师告诉他不必准备那么复杂。耐着性子和他讲述为什么我一定要求教学物品这样准备等等。发下电话,我就开始发飙,几乎是破口大骂。当时还有另外一位教研室同事在。
昨天上课上到一半,学生实践练习时发现没有医用酒精。结果B告诉我,买不到!!我很诧异:就是寻常药店里面也有得卖啊?原因是,学校合作的两家供应商现在都不提供医用酒精,而如果去外面药店里面买,无法报销。那为什么不提前告知上课的老师?这样我也有应对方法啊,我简直怀疑B是专门针对我的!中午吃饭和下午上班时,忍不住和其他同事吐槽这件事情。
2.为什么会生气?
前天和昨天糟心的事情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和实训教学准备有关系。作为教学辅助机构,实训室必须要保障实践课程的物品,不能因为实验室物品保障不到位而影响教学。我对此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因为曾经在实训室工作六年之久后才被调至专门负责教学的教研室。实训室的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在教学准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的基础上,必须尽力满足教学提出的合理要求,如果不能达到教学上的要求要提前和教研室沟通协调。全力保障教学是实训教室工作要求。记得当时我最害怕和A老师合作,因为此人要求极其严格,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常常有很多另实训室工作人员措手不及的要求。所以,一旦我现在的角色变成教师,对实训室工作的要求依然是这样的。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恐怕早已忘记自己在实训室工作时碰到A老师那些严格又龟毛的要求时,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的崩溃心情了!而且当时,怕的不是那些要求我无法达到,而更多的是A老师那种对待实训室年轻老师的那种不尊重的态度:每次都是命令式的口气;而且万一有哪次做不好,A总是在别人面前絮絮叨叨,说三道四。即使我知道A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是什么坏人,依然会在心里把他骂一通。我当时和B说话的口气是命令式的,到后面还带着情绪,语气也好不到哪里去。就这样的沟通方式,你还能指望对方有什么好态度对你?其实我现在的样子和当年的A老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此外,我不应该以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别人。正所谓严于利己宽以待人。我自己在实训室工作时是秉着严格认真的态度来做事情是可以的,但是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呢?我和B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员工,只不过工作岗位和职责不一样而已。其实潜意识里面,我还是觉得实训室是服务于教学的,是从属的地位,那面会觉得教学工作要比实训保障工作高人一等的样子。这和很多服务性行业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其实,哪里有什么高人一等?
至于在背后议论B,在其他同事面前说B做事情如何一贯的马虎了事,评价实训室最近几年质量控制每况愈下,一方面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另外一方面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总是觉得现在只要是我上课,实训室人员就不认真对待,因为哪里有准备不到位的地方,以我对实训室工作的了解自然会知道如何应对。事实是这样吗?更多的只是自己的臆测罢了。
3.应该怎么做
第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多换位思考,这样自然而然就不会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别人,毕竟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不是故意为难你,不是吗?有同理心,其实就是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实训室的质量控制最近几年确实在下降,但也是有原因的,最近几年人员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而实训教学不论是班次还是人数都越来越多。因此不能主观上判断是实训室员工故意不认真工作、敷衍了事,从而上升到对B的不良评价。
第二: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我生气了!”转变到“我知道我生气了。”这样的转变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一点就着”还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来讲。其实,当遇到矛盾需要沟通的时候,必须要把人和事情分得非常清楚,所谓就事不就人。如果,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常常把“人”的因素牵扯进去,比如既往对这个人的看法、态度,常常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因为常常会把不良事件的发生归因为这个人的问题,其实很多矛盾、问题的产生看起来时人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管理、制度、环境等问题造成的。迁怒到事件中的个人是非常不公平的。
那么如何控制这种不理性的情绪,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首先,要能有效地感受自己到的情绪变化。就是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腾”地一下火气上来了!这就是情绪变化的表现,就是像一团火一样出现在大脑中,伴随着手心出汗,心跳加快,面色绯红,甚至不由自主地颤抖:气得浑身发抖。对,我生气时就是这样!其实人生气时都是这样,这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的本能: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得大脑接收到危险信号,然后发出指令,一系列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开始分泌,颤抖、心跳加速使得血液快速流过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产生大量能量,随时都能去打一架!此时的人和捕食前的动物没什么差别,可是动物不会控制情绪,而人可以。所以,第二,当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后,一定不能“随心而动”。在情绪中作出的决定往往是不理性的。先默念三遍:我知道自己生气了!然后问自己:我本来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忘记矛盾本身,忘记本来自己要解决的事情是什么,从而出现对人不对针对事的处理方法。实在不行,就暂时离开造成生气的场景。等情绪稳定后再做决定。
所以,自己的涵养还是不到家啊!能感受到当时自己的情绪,但是没有很好地控制住。虽然最后还是处理问题,但是不良的情绪影响了人际之间的关系。
第三:抱怨是没有用的,要么忍受,要么改变。这是李笑来说的,深以为然。抱怨的人就像“负能量”发射器,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会远离你。更何况,抱怨也没有用。如果不能忍受现状,有抱怨的时间还不如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像现在一样,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反思。
前面也说了,总是觉得现在只要是我上课,实训室人员就不认真对待。虽然实训室工作人员心里可能没有这么想,但实际上做的事情是这样的。现在回想起来,导致这样的局面,我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好好先生的思维,做事情职责不分明,没有划清楚底线。在这之前,实训室有几次教学准备出了问题,我自己帮他们处理了,也没有和他们说明情况。是不是正是因为这样,实训室的工作人员觉得就是这样做事情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准备,既没有人和他们反馈问题,也没有相应的随之而来带来的惩罚,他们很难会自觉主动地意识到工作存在的问题的。长此以往,可能会有大问题出现。小问题,我可以不计较时间,顺手就处理掉,但是遇到大问题,我哪里会有时间帮他们处理?所以,我一时的“怕比人说自己麻烦”,反而到最后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夸张点讲,是“养虎为患”了。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做事方法:告诉别人自己的原则、底线、要求。职场中帮忙可以,但必须要划清楚职责的界限。
4.感悟
这么理性地分析后,说点感性的东西吧。都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想一想自己对哪些人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说发火就发火,说甩脸子就甩脸子?肯定不是老板、上司。要么是最亲近的人,要们是不如自己的、所谓比自己地位更低(或者是自认为)的人。对前者,是有恃无恐,反正吵翻了也打折骨头连着筋呢。对后者是觉得没必要,反正我发火你也就只能受着。而且越是年轻的时候,火气越大。中午看杨小米的文章,说到: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在社会最底层,工作上生活上更多的是被教导,满心的怨气无处发泄,稍微找到一个出口就容易爆发出来。确实如此,在入职后的最初三四年的时候,是自己脾气最坏的时候。快递不到、外卖送晚了动不动就投诉。所以,有人说最底层的人其实是最惨的戾气是最深重的:自己有一肚子的怨气,还要当别人的“出气筒”。记得前一段时间武汉火车站砍人事件,仅仅因为5块钱一碗面!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对于最底层的人来讲,任何不尊重他们的要求、谩骂等言语上、行为上的刺激往往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就是所谓的“远离垃圾人”理论。其实,这还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所谓的“底层人”。殊不知,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别人口中的“垃圾人”,只不过看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时候来到。
杨小米说:真正的素质,不仅仅是在平和环境里的表现,更是在危难或者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处事方式。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绪,天下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绝对的对和错。不要让自己的怒火,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