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自己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2010年,当时自己刚从学校出来,还是一名职场菜鸟。偶然间,看到公司图书架上放着这本书,觉得书名好文艺,便带回去看了一遍。翻完并没有太大的收获,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这本书好深奥,是心理学家站在心理分析的角度上去看一些心理问题。
而今,我的身份也已经不是职场菜鸟了,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我的认知、看法都在慢慢改变。借着真自由训练营,再次翻阅此书,它带给我的的感受比之前要深刻太多,而我也逐渐体会到这本书为什么会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少有人走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路?副标题给出了答案:心智成熟的旅程。
这条心智成熟之路的开篇是《自律》,而《自律》的开篇便是一句极其有哲理的话:
Life is difficult
人生苦难重重
好有哲理,人生苦难重重,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人生苦难是真实世界的样子,然而,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这一点,因此会采取各种方法逃避问题,忽略困难。
"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我们总是规避问题,而不是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经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
因而,很多人会拖延、忽略、或者寻找替代方案(吸毒等)来逃避问题。却不知,逃避问题的后果是以付出“心智萎缩和退化”为代价的。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路正是与问题为伍、与苦难为伴的路。
(不得不说,在问题为什么会造成痛苦的分析方面,永澄大大在真自由的课程里说得无比透彻。书中更多的是从逃避问题和苦难,会带来各种心理疾病的角度上来阐述。)
正因为大部分人面对问题的信念是错的,所以才把问题和痛苦捆绑得那么紧密。
“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
(“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这句话是永澄大大信念,久念入心。而今,它犹如一个魔咒,给我勇气去面对问题,给我力量去解决问题。)
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这些原则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推迟满足感
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
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缺乏自律的孩子,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父母本身难以自律,无论父母活成什么样子,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帝,是心中的榜样。(这印证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句话)
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爱。爱是培养出自律的关键,有了爱,孩子会形成“我是个有价值的人”,会对未来有信心,内心会有安全感,同时具备这样的信念 “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书中观点是---不愿推迟满足感的主因,是缺乏安全感,对未来缺乏信心)
承担责任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世上有一种症状,叫“人格神经官能症”,它是由“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综合而成,“神经官能症”的特点是把责任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的特点是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其子女。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人格神经官能症”,而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人生一世,我们的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因此,我们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放弃选择的权利,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其他人,比如命运、社会、政府、上司。
逃避选择,逃避痛苦的背后,是感觉自己不能够‘对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逃避对现实力不从心而产生的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
(逃避的是选择,缺乏的是选择之后,承担结果的勇气。正因为不能判断选择的结果会带来什么,所以宁可让他人来替你做选择,也不愿去自己选择。)
尊重事实
”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
”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当我们抱着旧地图,去看世界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差异,修正地图带来的痛苦远大于绘制地图。修正地图的过程便是迎接挑战的过程,一方面是自我反省,另一方面是接受他人对你的地图质疑。
无论是哪种挑战,都将使你重新检视你的地图,因而地图将愈法趋近于真实世界。
保持平衡
”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保持平衡的核心是放弃,书中是这样表述的,”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放弃什么呢?
往小的说,“放弃速度、放弃发怒、放弃写演说辞式的感谢信,类似的放弃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 往大里说,”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
还是有点一头雾水吧,书中引用了《致武神》一书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能明确到底放弃的是什么
我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
面对陌生的人、事、物,我需要让昔日的经验、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期待一并出席,共同“会诊”,对我的需求和现实状况进行评估,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定。
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
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研鲜之处,我必须让它们进入我的灵魂,并且驻足扎根。
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究全打破。
放弃的是熟悉的过去,是昔日的经验,是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放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放弃是为了接纳。
书读到这里,我只想说永澄大大太、太、太牛了,自律、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直面现实都被永澄大大编排成了更本质、更接地气的课程。虽然真自由课程是源于《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但是课程已经基本看不到书中的”血肉“了,正是这样,反而把看得到的是”骨架“(结构)和”灵魂“(核心)看得更清晰了。
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在接触了各种病人,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后,凝聚成了这本经典之作。这次我在翻阅这书的时候,也跟着心理医生的视角,看到了自律在心智成熟这条路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最后,回过头来看自律。
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是原则,原则背后的原动力是爱。“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综合来看,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爱,而爱是促进心智成熟的核心。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蹶而就,它是一趟艰苦的旅程,这趟旅程中伴随着各种问题。而自律,是那双穿在脚上的鞋,是那套绝世武功,是那个武器库。
最后用一句金句收尾:
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