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热点引发了全民热论:
一女子结婚,邀请18位同事,结果收到集体随礼1314元。新娘羞愤难当,觉得这是同事们在羞辱她,便将此事发到微博上,没想到引发了一众网友的激烈探讨。
有人觉得同事们不合礼数,18个人包1314元,人均不到100元;也有人觉得新娘太看重礼金了,随礼看心意,心意到了不就好了?
无独有偶,山东淄博一个村庄随份子的规矩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据说该村红白喜事只收5毛份子钱,这个规矩已经坚持了30年。
一时间众说纷纭,每个人说的好像都有道理。
关于礼金随多少,一直以来就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不仅要考虑关系亲疏、是否往来、亲密程度,还要考虑到当地礼金标准、朋友同事标准,可谓是一道当代难解的人情题。
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
解放初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特别简单。
解放初期结婚所需的三大件
60-70年代间:不兴送份子钱,但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
虽然从最早的送礼物演变到如今送钱,但是各地送钱的标准也不一样。举例我们大福建各地的份子钱:
在福州,普通朋友一般300起价,关系较好随500至1000不等。
在福清长乐一带,不少人家不仅不收宾客礼金,还会发放现金给前来参加的宾客。
据长乐的朋友爆料,曾经去参加酒席的时候,最后一道菜上现金,一桌子平分一盘现金...
在泉州,亲戚间往往不随现金,但要随金子。如果家境还不错的话,可能还会送别墅,送跑车,送支票。
在厦门,一般喜事礼金数为双数,丧事则为单数,其中婚礼的礼金一般在600元到2000元不等。
在福鼎,即使是普通朋友,随份子的标准也要880元起步,关系稍好的则要随1280元,更近的关系则2280元起包。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礼金的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呢?除了礼金,其实在聘礼的标准上,也有诸多争执。
前几天,有位小伙子在微博上抱怨自己即将结婚的女友血盆大开口,一口气要45万的聘礼,声称在结婚前看清了女友的虚荣。
可当他把女友的聘礼清单发到微博上,网友却一边倒站女友这边:
虽然彩礼要8万,但是女方会回礼10万,房贷共同承担,其实算下来,这张清单不算过分,甚至非常实在。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还没结婚,已经被彩礼给吓到了,小蚁不禁要问婚结了会幸福吗?
其实不仅礼金各有不同,全国各地的聘礼也是五花八门的标准:
以前只要一纸婚书,就可定终身,现在需要房、车、钱才能让一对新人有信心开启新的生活。
究竟是人让这个标准越来越高,还是生活让这个标准越来越高?
其实从小蚁的角度来看,随礼代表着尊重与祝福,作为新人一方,不需过重看中礼金多少,来着皆有心,祝福不论高低;
作为来宾一方,应该尊礼为先,礼金拿捏不准的话,可以选一个差不多价位的礼品赠与对方,也是可以的。
至于聘金多少,其实应量力而行最佳。借来的婚礼虽然豪华风光,但也失真。最好的婚姻应该是彼此成就,现在没有的,将来我一定加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