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5日和猎头接触,到3月29日拿到口头offer,到4月1日并购官宣当天提出辞职。这个进展快的完全出乎意料,但又一切刚刚好!
正式开始主动找工作是从去年夏天,A公司主动接触且约谈薪资到3次面试后被拒。之后寻寻觅觅在好几个公司和职位之间,到今年1月S公司:工作的性质等各方面都是我向往和期待的,除了只有5天休假和高强度加班。做了大量准备,却在最后一轮面试被拒,似乎重演了A公司的经历。2月和杭州的C公司接触,也是我觉得有前途并且行业代表发展方向的公司,甚至终于下了决心接受base杭州的条件,结果可以预料:我的背景对这个职位不是最匹配的。
一次次的被拒,信心被一次次的打击,同时也不断的摸索面试的套路,以及快速分析一家公司/行业的方法。大半年下来,我发现:持续的主动求职,其实是快速学习或了解一个行业的手段。为了准备面试,必须短时间内大量查阅信息,经过自己分析处理,得出自己的观点的判断。以S公司为例,我的判断和该公司的策略及组织结构几乎一致。所以,渐渐的,即使被拒一时状态低落,过段时间也会很快恢复。
而且,驱动我不断前进的,我想是对现状的强烈不满足:公司只付市价的一半薪水,现在的职位也只需我花一半的时间和更少的脑力去完成。虽然『性价比』还可以,但我接受不了这么低效的耗费。反过来看,如果按市场价付我薪水,我也许就没那么强的动力一定一定要走。想到某个物理定律,力量来自差异,一旦达到平衡,就呈现稳态——熵增。身边大多数人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也许他们收入丰厚,或家底殷实,但那不是我想追求的人生状态。
在新公司做BD,于我是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差不多从我开始工作以来,一直给自己的定位就不是销售,虽然做过1年,但那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在这个时间做BD,即是跨越,也是理所当然的发展阶段。虽然过去的工作多少都有销售的边,但从没有过正式的抬头就是BD。另一方面,从拓展自己能力边界的角度看,除了财务IT这样需要特别专业技能的职位,销售确实应该是下一个职能目标。何况我这么多年的各种积累,若不找个合适的职位运用,也没有show time。
另一方面,是人的状态。我习惯了快速进步,不断挑战新事物的状态,停下来就有荒废的恐惧。而且收入的提高,大大安抚了之前因为强烈不平等薪酬带来的戾气。虽然薪水上比之前好很多,但远没达到我期望的,只是没有之前那么不平衡。这样留下充分的空间让我再次把这个差距拉大,换个档位再加速!好处是,我的心态明显比之前平和很多,对人对事对工作对生活,以及对自己的状态会好很多。而且,官宣的时机正正好,4月的阳光来了!
最后一个月,做好交接,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