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谣界火了。
国际上,在村上一如既往地晨起陪跑,中国文界磨拳擦掌编辑了一系列有关阿多尼斯的报道之际,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出乎意料地颁给了民谣歌手鲍勃•迪伦。
而国内,安和桥下河水仍旧潺潺,野马还在没有草原的家里彷徨,抽着陌生人给的兰州的宋冬野却成为了“朝阳吸毒队”的一员。
正如鲍勃•迪伦所说的,“不管你有多少钱,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还幸存的,一种是已迷失的。”他们两个人都吸食过大麻,但作为幸存者,鲍勃功成名就,作为迷失者,宋胖子身陷泥沼。
大麻在中国一直是不被允许交易的毒品。近期火热上映的《湄公河行动》也激起了国民对毒品深恶痛绝的反抗心理,以至于微博热门评论都是愤愤不平的语气,“如果明星吸毒能被原谅,那些因缉毒而牺牲的刑警呢?”
对于宋冬野声称吸毒的原因是听说能够激发创作灵感,也有网友改编了他的歌词来进行调侃:“大麻,大麻,你会记得我吗?我是强说找灵感的孩子啊。”
灵感是什么?灵感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所以我们常说:“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按娱乐圈近几年的境况,吸食大麻的明星们一一落水,在他们看来,吸毒只是生活中的一种消遣 ,难道大麻真的能够带来灵感吗?
我们都知道,毒品这种东西一但沾染,便能够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的生活,它既然能将人带进片刻的欢愉与幻境,便也能将人打入万劫不复之地。大麻的上瘾程度在毒品中算是可以控制的,但许多人接触毒品都是这样一环一环陷进去的,先是大麻,然后是冰毒和海洛因,最后渐渐堕落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美国的科学院为此也做过研究,在进行一系列实验对比后,罗伦萨•科尔扎托博士在论文中写道:“那些抽了大麻的人以为自己创造力大涨,其实这是种幻觉。”
而且,如果吸毒真的能够激发一个人的灵感,那么鸦片战争前我们的大中国怎么就没多出几个毕加索或者鲍勃•迪伦呢?
也许你现在会开始质疑鲍勃•迪伦的获奖,质疑他那些“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的创作能否胜任一个文学奖项。
首先,艺术无罪。大麻和民谣,前者影响自身,波及他人,后者影响他人,出自自身。
鲍勃•迪伦享誉全球,奥巴马称他为自己“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乔布斯也曾说过要“把产品做得像鲍勃•迪伦一样”,他是一个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拥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吸毒后回归了正途,在自己的领域挥洒个性和才华,直接影响了整整三代人。我认为他获奖是名至实归的。
这些看法并不是崇洋媚外,诺贝尔文学奖最多也只是一个国际的标签,是一项给予作家专业肯定的荣誉,我更看重的是文学本身的价值,只要它具有影响力,能跨越世间的差异震撼人心,那么他就是成功的。
10月19号,新华社发布了一条关于鲍勃•迪伦的报道,题目叫《停止寻找鲍勃•迪伦》,文章的内容是鲍勃•迪伦疑似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表示暂时不再催促,有关人员表示“如果他不想来,就不会来。”鲍勃•迪伦说过:“我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是一个音乐家,实际上,不管是死是活,我都是一个普通人。”
无论鲍勃•迪伦最后有没有来领取奖项,我觉得社会也不必要再给老人家带来太多的舆论打扰,拥有艺术的眷顾,无需众人的拥趸,他的文学,他的摇滚,他的民谣,都将树起丰碑,在各个领域上屹立不倒。
最后,也祝愿宋胖子的民谣,能在他后半生的城市里,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