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寻找一个自认为的圆满人生,一路上敲了无数次的门都没又找到哪个真正让我满意的圆满人生。但是在一次次的敲门后我虽然没找到圆满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缺失。我希望被坚定的选择,我希望有一个比我还了解我的人告诉我,我最想要的是什么。但是我最后发现这个人只能是我自己。但是我自己困在了自己的认知里无法看到自己的全貌。我就用意念感受我自己,这是我的脑袋,这是我的脖子,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似乎了解了我的一切,但是我也知道了有些遗憾是我永远也弥补不了的,比如我的脑袋只能思考,我的手只能拿,我的脚只能走,他们都有他们各自能干的一样事情,但是我是由他们一起组成的。我们不要遗憾脑袋为什么不能抓握,手为什么不能思考。因为他们的各就各位组成了一个不完美但完整的我。人生的所有遗憾也是组成我人生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看见遗憾的时候我哭了。感谢你这么多年的支撑才让我有动力活到了现在。弥补遗憾是我之前活着的全部动力。否则活着像是一种习惯。接受了遗憾之后我也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要如何的过下去了,这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一如既往的过吧。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感受吧,感受这一切上天给与的安排,平心静气的接受,一如既往的的生活。再也没有期望,也就没有了失望。所得皆所愿,就不存在事与愿违了。我之前一直觉得生活要热烈,要充满希望,要勇于追求。现在我觉得生活是接受、是允许、是感知。相比之前的汹涌澎湃我更喜欢现在的平静如水。不期,不忆,如期而至的在接受的前提下做力所能及的事。不争、不吵、在淡然从容的心态里面对所有分歧。太多的纠葛都是枉然,一切的果是早已种好的因。往事已如烟何必回首,按照心意活好当下给将来种个符合心意的因,至于将来的果等将来去评判吧。我只保证眼下的因是我真实的发心即可。用力过猛容易面目可憎,颓废懈怠又觉的枉来此生。那么就用刚刚好的力道过好这早就注定了结局的一生。
力道的度如何把握哪。我现在调整为活着的愿力足以支撑目前的行动,但是不对结果有过多的期待。做但是不求。对做保持精益求精对结果保持顺其自然。其余的精力用在对过程的感知上,把所有的精力耗费在过程中。做完这一切后闭目养神,悠然自得的发会呆。找到尽人事听天命的心理。读了《瓦尔登湖》我更加确信,一个人活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困难,也没有我们以为的需要的那么多。在自己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索取,只要不喂养欲望我们都可以活下去,而且会活的不错。把精力从索取满足欲望的物质上拉回到正视克制欲望上。生活远远没有那么苦、也没那么糟。太阳在,空气在,生活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