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旅乡短记

在南方,与人谈起故乡时,会提起住窑洞、睡土炕、煤油灯里话农闲的童年、少年往事。

可人们总是半信半疑:

“真的吗?这不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桥段?”


01

岁月经不得回头看。恍惚间,离开村子已有二十年,离开县城也有十年了。

开始写《而立·儿时》以后,一遍一遍地回忆着童年往事,可是总有些画面不再是具象,模糊不清。

古人说:“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可南方的山水多妩媚,哪里能就着思西北呢。最多是留下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怀,但那也不似西北。于是决定用五天时间,端起相机,短暂回乡。说回乡是不准确的,故人四散,父母也不在乡间,只有几孔老窑洞在半山间迎着西风,伫立黄昏。回去一趟时间紧凑,跟那些在村子窑洞前《平凡的世界》取景地拍照的游客无异,最多算是旅乡罢了。

随着飞机滑过夜晚的西安城缓缓降落,华灯纵横的汉唐气象再入眼帘。又是六个小时的火车径直北上,路过泾渭分明的渭河平原、穿过三秦锁钥的延安山区,抵达上郡古邑小城绥德。绥德一夜,第二日驱车赶往乡间。

城中回乡的307国道,自幼记忆中交通事故不断,亲历的就在三起以上。这条路坐班车走过、坐摩托车走过,徒步走过,就是不曾自己开车走过。如今已被拓宽升级,装上护栏与高速无异。虽常在云贵高原险处驱车来往,但儿时的阴影仍在,一路谨慎前行。

在父亲的嘱托下,本是带了两盒香烟的,在村里遇到叔伯要散烟,“多年没见,记不得叫甚就抵上两根烟”。可是车子一路转进村口,爬上大坝,停在戏楼滩,全无一个人影。原来酝酿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近乡情怯,因为乡间的静寂荡然无存。

好奇间熄火、下车,像游客一样背起单反,另带一个长镜头,踏上儿时放学回家的山路。

02

石砌的小路还在,只是多了些杂草在石缝间枯萎;满山的枣树还在,只是少了孩子们将树皮扣得斑驳的痕迹;石磨和石碾也都还在,只是缝隙间已被黄土填满,不再是五谷的残香。

高硷上曾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哪家不是人丁兴旺。硷畔上砌起的石墙,正是农闲的冬日里全村的人们拉闲话、晒太阳的地方,仍是空无人烟。



沿着高硷向后走去,熟悉的感受逐渐扑面而来,一切好像都对,但好像又不对了。

我家的一排窑洞,被人们称为新窑湾。几位爷爷在此处券起新窑,安家立户,开枝散叶,儿孙满堂,那时旧日是多么崭新而热闹的所在。而如今秋草枯黄野蛮生长人迹寥寥,难道这就是我所寻觅的,儿时的具象?

推开自家窑洞,拂去尘土,推上电闸,昏黄的灯泡亮了起来。

没有热腾腾的锅里烧滚的水,没有母亲在锅台边的案上擀好的面,没有父亲在灶台圪崂里拉封箱,没有奶奶在热炕头上吃着药。外露的家什蒙着尘,墙上的钟表停了转,炕围上的年画还留在几年前。翻一翻柜子里的书,掉出来母亲剪的鞋样,看着还像是我儿时脚的尺寸。

硷畔上的沙柳和枣树恣意地长着,逼仄的道路已经被发黄的野草攻占,红彤彤的枣子掉了一地变得紫黑。父亲在家时,在早春就会把枣树和沙柳修剪得干净精神。枣子从夏天长成青枣就开始摘食,等到入秋挥杆敲下来,装满麻袋卖掉一些,剩下的做饼、做白膜、做黄馍都是顶好的枣泥馅儿。沙柳入秋变得火红,成材的可以编筐、编篮,不成材的堆成草垛,冬天用来烧炕取暖火苗极旺。

我仿佛走进一个平行的世界,记忆中的一切慢慢浮现。隐约间传来狗的仰天狂吠,鸡的抢食争鸣,等着喂草的羊群扯着嗓子咩咩叫。家家户户电视在响,沟底的拖拉机由远及近,谁家小孩儿在嚎,哪家大人在骂。人们对此司空见惯,拉着婆婆媳妇、柴米油盐的家常。

安静,周围却是恐怖的安静。偶尔惊起一只花尾的野鸡,倒是自在地重返了人间。

故乡,再也回不去了。

03

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了。而这一切,才只是短短的十多年,那时看来都是些多么寻常的事物,如今却都消失不见。李清照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古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经历如今中国十多年的变迁。现代化的高楼竹笋般林立,人们的乡愁却游魂般无依。还记得来时的路吗?变得像梦境一样不可靠。

多么后悔,为什么当时不多看几眼,趁着大家都在。为什么当时不多说说话,趁着大家都在。为什么当时不做一个生死约定,就在此时此刻,无论天涯海角,大家都一起回到这里聚一聚,哪怕生死离别,也要留一个位子,摆好照片,就像当年大家都在一样。

心中凄惶,不可断绝。

后来强行安慰自己,回不去是大势所趋,尚且还有两大幸运。一个是父母安在,否则就真是生若浮萍了;另一个是好歹拥有过无忧的童年,总是比禁锢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孩子们要幸福些。

别了,我的故乡。那些在窑洞里,在黄土里生长的岁月,对一个时代来说,只是一些历史远去淡淡的车辙,可对我们亲历者来说,却将永远成为生命里最温暖的底色。


后记

到县城后,大哥带着去参观了县史陈列馆。看到村子被列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就像,当一个人需要保护的时候,他不是太年幼,就是太苍老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在这里,敲下的每一个字,都始于二十多年前,黄土高原的一道沟沟里,那些窑洞中,昏黄的灯光下,学到的第一笔。 如果要...
    困住风的气球阅读 2,768评论 0 18
  • 将车停在高速公路桥下的阴影里,我步入汪屯村,这是一个建于半山坡的村子,一条新铺就的砖路连接了十多户农家。村子显得很...
    觀風䖏阅读 186评论 2 4
  • 故乡的回响 乡愁乡韵(泗薇山诗集) 李元京,笔名网名:李水、春水、远径、松为峰。1967年7月生,广西藤县人,梧州...
    春水远阅读 308评论 0 0
  •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5...
    段宏儒阅读 1,021评论 3 11
  • 小雪节气的前一天,一场盛大的初雪的消息自北国的故乡传来。 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靠天吃饭的乡亲们,最爱这踏着时节...
    困住风的气球阅读 3,290评论 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