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印象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

夕阳的余晖照映着村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一位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光板老羊皮袄的陕北老汉,扛着农具赶着老牛,从田地里耕作归来。山梁梁上有人唱起了壮美的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扩奔放的信天游,在那贫瘠苍莽、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延安市。陕北自古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文化交融的“绳结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文化为主体,融合了部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塞上明珠--榆林

下午,我们从西安乘上车,一路沿着210国道北上,过了黄陵后,天色便渐渐黑了。西安到榆林距离600公里,长途卧铺大巴每天下午自西安发车,途中不再上乘客,次日天亮到榆林。乘坐卧铺大巴方便快捷,旅途可以睡觉休息,一觉起来到达目的地,不耽搁办事。不像长途公共汽车,一路上走走停停,到延安还要找旅店歇息一个晚上,旅途要多走上一整天。

到绥德、米脂后,天色渐渐亮了。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雄壮苍凉,那数不清的山梁,形态各异,百态千姿!但无定河流域,却是溪流纵横、水田密布,阡陌交错的农田周边,是一排排整齐的网状防风护林带。浓郁而独有的边塞文化和如诗如画的大漠风情让人难以忘怀。

榆林,称榆阳,古为上郡地,有“小北京”之美誉,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成化年间设榆林卫,筑卫城,为长城九边重镇之一。现在榆林有公路北通内蒙古鄂尔多斯,东通山西,西至宁夏,南达关中,来往方便。这里仍是陕北的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城北约5公里有镇北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为了保护蒙汉交易市场而建立的。台高四层,周长130米,面积5O50平方米,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墩台。东连长城,环绕红山,控南北咽喉,锁长城要口,巍峙于鄂尔多斯毛乌素沙漠之边,俨然是一座巨大屏障。登临台顶眺望,榆林城景,尽收眼下。

离镇北台西不远,沿清水河岸有名胜红石峡,由红砂岩构成,故名。两侧岩壁势如刀削,高10余米.凿石为窟,共44窟。据碑石记载,此处曾是宋元间一所名刹,叫红山寺,系由西夏二国王的陵墓建成。随着历史的变迁,今人称之红石峡。石壁上有许多古人题字题词。几百年来,红石峡曾名冠边塞,不少达官文人来到榆林,必先到这里吟诗作赋,偶有佳句丽章,便把它镌刻在石崖上。现为众人喜爱的游览胜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榆林还是县级市。榆溪河由北向南从城市中间穿过,城市主要街道就是一条老街,一水儿的青砖石板路,街上大都是明清建筑。主干道是条三里长街,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座楼阁,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背街小巷是一座座青砖砌筑的四合院。自明代中叶以来,文官武将、边商富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长街短巷、高墙低檐的四合院便成为各阶层人士聚居的处所。榆林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据查,榆林城四合院有1000多座,可惜缺少文物保护意识,或被拆除,或成了大杂院。

二道街还未完全建成,西沙那片还是棚户区。市内最大的企业是榆林第二毛纺厂,榆林毛毯、羊毛防寒服质优价廉、驰名天下;最知名的学校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名校,——榆林中学,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十五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最甜不过桃花水。据说女子饮用普惠泉水后肌肤细腻、面若桃花,女美而妇丽。榆林的桃花水豆腐,自带的清香味道竟比肉还好吃。据说可以秤钩;最热闹的地方是南门外,榆林地区运输公司门前,人声鼎沸,叫卖声,吆喝声,吵架声混杂在一起,自行车、汽车、毛驴车熙熙攘攘,来来往往。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貌特征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西南部白于山区是梁状低山丘陵区。昔日榆林每年春天黄沙漫天,“柳桂湾,刮起了风,刮得白天点上灯,刮得喜鹊丧了命,刮得毛驴掉沟中,刮得磨盘翻烧饼。”榆林城曾被迫3次南迁,也曾发生数次“沙漫城垣,紧急排除”的事例,风沙甚于战祸,使城中百姓惶恐不安。

街道边上便是黄沙,脚踩上去绵绵无力。上街道走上一圈,飞扬起来的黄沙扑在衣服上,灌进鞋袜里,“咯吱咯吱”弄得浑身很不舒服。但不像黄土那样,沾上了就不易掸落。我找了辆自行车骑行,在沙地骑行很是费力,没骑多远便歪歪扭扭地倒下了,扶起来再骑,再摔倒。城市西郊,是人工栽植的成片的樟子松林;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黄沙梁,无边的沙海中,点缀着一丛丛绿色的沙柳、沙蒿。

自上世纪50年底末起,榆林政府和人民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如今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已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治沙面积5000万亩,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已达30%。榆林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3%,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全市的投资环境,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区域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陕北农村--佳县马家沟

在南门外,我们坐上去佳县的班车。小妹裹上了头巾,包的严严实实,扭过头莞尔一笑:“姐夫,这儿风沙可大了。”沿榆佳公路,过了青云寺后、然后顺着佳芦河畔,经过刘千河、方塌,约30公里路程,走了一个小时,最后到了王家砭。

王家贬镇,山川相连,交通便利,据六乡镇中心位置,是农副产品集散地,自古商贾云集,被称为佳县的“白菜心”。王家砭境内河道平坦、川塌地成片,水资源丰富,佳芦河水为两岸灌溉提供了方便。境内王家砭中学是佳县重点中学之一。

在王家砭没有停留,我们又搭上通往刘国具乡的村村通班车。说是村村通班车,其实是辆破旧的中吉普车,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还有只老山羊,——附近赶集的农民把羊也牵上了车。吉普车沿着山路飞快地奔跑了起来,一路黑烟,一路颠簸,尘土飞扬。约半个小时,到了康崖窑村我们下车,接下来的路程要步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陕北高高的山峦上,举目放眼望去,一道道沟沟梁梁、一座座山山卯卯,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旷世原野,粗犷苍凉。大路旁边的沙地里,以梭梭草、沙柳、沙蒿、骆驼刺居多,乔木主要有胡杨、柳树、榆树。在沙地植物间的空隙,是斑斑驳驳的黄沙。风起了,黄沙滚滚,睁不开眼,砂砾打在脸上麻麻的痛。山峦上隔不多远,便突兀着一个小土丘,或者叫墩台,这是古代军事用途的烽火台。多建于北宋时期,为防御西夏、辽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

前方不远处的山坳里,便是此行目的地——刘国具乡马家沟村。村子不是很大,也就百十户人家,全村都姓马。马家沟离刘国具30多里,倒是和王家砭镇连畔种地,人们跟集赶会也是到王家砭。依照“逐水而居,依山而筑。”原则,人们在沟道南坡向阳地方圈起了窑洞,一排排石砌窑洞高高低低,略呈台阶式布置,倒也错落有致。一进村是马家沟小学,一个不大的院子,建有三孔石窑洞,一圈低矮的用石头垒起来的院墙,简易栅栏大门几乎从不上锁。离学校不远处是座简易的龙王庙,村后边有座土地庙,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开雨水。“村村有庙宇,家家有神龛”,是陕北所有县市的共有特征,马家沟也不例外。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窑为正窑。半圆形的窗棂贴上白格生生的窗纸,红格艳艳的窗花,窑内锅台用清油和鸡蛋皮皮砌成花朵,炕上有花花绿绿的炕围子,铺着白净的秸秸皮席子,再铺上羊毛毡,柜子、箱子、米囤,摆放有序。“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在炕上坐。”陕北的男人和女人就住在这样温馨的窑洞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欢女爱、繁衍生息,一片生机盎然。

沟底有条不知名的小河,河边有水井、山泉,清冽甘甜。陕北人和关中习俗大有不同,家里来客,先端上自家腌制的酒枣、卤水炒制的南瓜子、葵花子,再盛上碗小米粥。这儿没有喝茶习惯,给客人不提供茶水。口渴了,随手拿起水瓢,到水缸里舀一瓢饮。农村人大多食用猪油,不吃辣椒,少有醋,喜欢吃杂粮、大烩菜,猪肉烩粉条人人喜爱。

村庄周围的山梁梁上是农民的土地。主要种植谷米、高粱、玉米、荞麦、绿豆等,经济类作物有马铃薯和葵花。尤其适宜种植马铃薯,沙土地土质疏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平均亩产1600公斤至3000公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农村的女人们经常说,离了蛮蛮(马铃薯),就不会做饭了。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含淀粉较高,深受当地农民喜爱。每年秋季收获的马铃薯也不拉回家,就近储藏在路边的菜窖里。“不会丢,没人去偷。”妻说。还有大红枣,佳县红枣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被称为“中国红枣之乡”。各家在门前、涧畔,或沟边、山卯,都栽上了枣树,漫山遍野,到处可见。人们上地、或牧羊时,捎带着就栽植十几颗枣树,家家都有十几亩枣园。

陕北过年最有年味。几乎家家都搭有“火塔塔”,除夕点燃,彻夜燃烧,孩子们也都围着“火塔塔”嬉戏玩耍。街上各家商号都要搭起丈余高的大火塔,人们围着火塔扭秧歌。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过后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压了锣鼓五音。由于当地煤炭质量好,又有柴木助燃,所以在正十五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特别是伞头的即兴表演、对唱,非常好看。

春节过后,孩子们开始上学了,家里的男人也要出外务工,地里的庄稼就靠女人务弄。男人走后,女人们独自扛起犁铧,赶着毛驴上山,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复一年地轮回。一头毛驴、一把镢头和一个女人,在山峁峁上把平静的高原搞得黄土飞扬。这里种地苦,苦在山地路也崎岖,苦在使不上机械,全靠人力。一片山坡连着一片山坡,一座峁子连着一座峁子,干不完的活,望不尽的地。她们上山背柴、下河挑水、推磨子压豆腐,整日在黄山沟梁间穿梭,整日在屋里院外忙碌。她们就像黄土高原背洼洼上鲜艳的山丹丹花,给单调的黄土高原带来一道夺目靓丽的风景。

这儿的人们爱唱歌,无论是苦还是甜,不管是开心还是郁闷;“陕北人都会几句信天游,扭一段大秧歌。”妻说。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轻易能听得到。关中的秦腔唱腔宽音大桑、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狂朴实之感;陕北的民歌却是像黄河水酿成的老烧酒,品上一口,立刻就会醉上心头。两者燕瘦环肥,各有所长。信天游里有蓝天的味儿,有黄土的味儿,还有浓浓的陕北人情味儿。信天游是黄土地上的天籁之音,是陕北人心底里生出的山丹丹。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2005年国家在王家砭到马家沟的黄沙梁上,勘探发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资源。借着富足的岩盐资源,国家设立了省级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新建设的榆佳高速、神佳高速在这里交汇,交通十分便利,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驻企业28家,到处都是一片热火繁忙的景象。

大部分土地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陕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搬出世代居住的马家沟,在交通方便的沙峁梁上圈起了新窑洞;通过人蓄饮水工程,把沟底的井水打上了新居民点,水泥路也通道了村里。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力,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上了班。每到黄昏,下班回来的年轻后生和婆姨女子们,聚集在村中心的文化广场,热热闹闹地跳起了广场舞、扭起了大秧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