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我们在《琳说曼昆经济学之富国与穷国差距二一》中说了生产率的重要性,那么既然生产率如此重要,生产率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人均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就是物质条件。这个概念很好解释,请你回想一下当年你小时候用笔写字,要多久能写1000个字,而现在你用电脑打字,打1000字需要多少时间。现在的我们没有电脑几乎无法工作。再回想一下,小时候你们家用什么烧饭,是不是用柴火烧饭,现在我们用天然气做饭,是不是效率高了许多?
﹒人均人力资本。是指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北大周其仁教授在一次讲课中说到,中国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还得益于中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他曾经去过印度,在街上买东西。他说:“天哪,印度人的算术水平简直一塌糊涂。”中国奉行儒家文化传统,本来就是一个热爱教育的国家。“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个思想世代流传。教育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中国现在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不是一种偶然。
﹒人均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矿藏等等。资源有些是可再生,比如森林,有些是不可再生——比如石油。自然资源会限制国家发展,但并不是一个经济体在生产物品与劳务方面具有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比如日本虽然自然资源不多,但它依然是富国。它会国际贸易,进口需要的资源。
﹒技术知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是曼昆,我会怎样给技术知识下定义。“高僧不打妄语”,曼昆果然是大经济学家,他对技术知识这样下定义:“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一百年前美国人在农场上干活,这就要求大量劳动投入才能养活所有的人,而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少数人就可以种出养活所有人的食物。技术分为公共知识和专利技术,前者在某个人使用这种技术后,每个人就了解了这种技术,比如在《自然》杂志里的论文,而专利就有一定的保护期,在这个保护期内这个专利就只属于私有。最典型的案例是可口可乐。
那么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如何划分?在这个问题上,曼昆这样回答,他说,技术知识是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是指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我觉得如果用哲学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会更好理解,比如人力资本是使用技术知识的主体,而技术知识是客体。人力资本是决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可是在人力资本相同的条件下,掌握先进技术知识能更快地提高生产率。就好比两个大学生毕业以后一个在厦航开飞机,一个在公交公司开汽车一样的道理,人力资本相同,但技术不同,因此创造的价值不同。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决定生产率的几个因素,如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等等几个因素。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担心?社会不断发展、但是资源会不会有一天枯竭了呢?出于这样的担心,国家前几年就提出可持续发展,除了担心过度追求GDP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对资源不足的担心。
关于这一点,许多评论家认为,自然资源是世界经济能够增长的一个限制。假如石油和矿藏耗尽,经济会不会停止,人类会不会灭亡。但是也有专家表示乐观,认为技术进步会提供解决这些限制的方法。例如资源回收使一些不可再生资源被重复利用,乙醇代替汽油等等。
再举个例子,60年前环保人士都担心锡和铜的过度使用,因为那时锡用来做食物容器,铜用于制造电话线。但是今天塑料已经取代锡做食物容器,电话通信利用以沙子为原料生产的光导纤维来传输。
技术进步使一些曾经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料变得不那么必要了。
针对这一点,您怎么看?随着人口增长,资源会耗光吗?技术的进步能阻止资源消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