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来牛人这么做。
开始关注水平思考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源于一个转折性的传奇商业案例。如果说顾拜旦复兴了奥林匹克精神,那么这位叫做彼得•尤伯罗斯的传奇奥运组委会主席则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的支柱,那就是商业化运营模式。这里补充一个历史背景,1984年以前的奥运会一直是“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当时奥组委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洛杉矶市政府禁止动用公共基金,加利福尼亚州又不准发行彩票,而两者都是奥运会筹款的传统模式。
为了解决这道难题,尤伯罗斯用上了种种商业手段: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获3.6亿美元资金。要知道之前奥运赛事因为担心人们都看电视转播不去现场而一直否定转播这事;和可口可乐等公司大打心理战,赢得超出预计的860万美元赞助费;甩掉只肯出价100万美元的柯达公司,接受日本富士公司70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富士公司因此次赞助迎来了事业的崛起和转折,知名度大大提升,而柯达悔的估计肠子都青了);推出TOP赞助商计划,同一品类商品只允许有一家赞助商,比起上届莫斯科奥运会的381家赞助商,此次共有30家赞助商赞助洛杉矶奥运会。但上届奥运会的900万美金赞助,还仅仅不敌此次可口可乐公司一家的赞助。尤伯罗斯使不依赖政府拨款一分钱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盈利2.25亿美元,彻底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成为近代奥运会恢复以来真正盈利的第一届奥运会,从此,奥运会变成了一棵人见人爱的摇钱树。
这次传奇的商业转折让尤伯罗斯一下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的目光很容易被这次巨大的成功所吸引,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如此成功的创新,背后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尤伯罗斯的一位老师--爱德华•德博诺博士教授他的一些奇特思考方式—水平思考。
二、 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
我们每天苦苦思索,被老板追在身后说的创新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又到底重不重要呢?举三个案例来说明一下。第一个,方便面的困惑。以某品牌方便面近五年的销量数据分析来看,严重下滑的背后是战略的方向偏移。原本紧紧咬着竞争对手,打各种同行竞争的企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后败在了外卖手里。据说外卖现在可以强大到坐火车也可以点餐,在停靠站的短短两三分钟里,就能拿到上一站你点餐的美食。所以,未来及有可能是跨界的竞争,如果继续按照垂直的思路思考,有可能都弄不清楚对手是谁,更无从谈到跟进对手。就像《三体》里提到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目前来看,真正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应该是打开思路,紧盯市场,提高核心价值,提高产品价值贡献度。这是要谈的第一个要点。
再比如油漆品牌立邦推出了刷新服务。想想需要房屋刷新是个什么场景,一般是旧屋改造吧,这种小工作一般知名的装修公司不屑于做,顾客大多只能选择私人的刷漆服务。那么最大的风险点就是质量不得保证。此时的立邦聪明的选择了这个热点,买立邦漆可以同时选择刷新服务,多方受益,迅速占领市场。所以,这里要说的第二个创新要点是:不必只改变产品,改变其他的也可以。
再来举一个身边的小例子吧。想必很多朋友都遇到过插线板不能同时插上两项和三项插头的状况吧,那么立体插线板应运而生,只做了小小改动,把平面的立起来,就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所以说,重视创新,细微也能产生价值。
三、 脑洞大开要怎么做。
前面已经把创新的重要性说的很清楚了,下面具体说说怎么用水(da)平(kai)思(nao)考(dong)来进行操作。水平思考,具体指的是逻辑思考之外的思考方式。对比来看,逻辑思考关注的是原因/本质/真相(为什么),是垂直的思考方式。咱们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对于逻辑思考有很多训练。而水平思考则是步步深入横向接近目标,关注的是能成为什么。所以,逻辑思考很容易陷入这种困局:所有事情都能找到真相吗?很可能找到真相但是并无解。比如你知道每个人其实都带有癌细胞吗,但只有25%的人会真正发病吗。这时候,你要清楚的是对目标要执着,对方法不要执着,否则就是执拗了。
言简意赅的概括水平思考的过程分为四步:选择与定义焦点、方法与工具、收获整理与评估、决策与结果。时间有限,简单介绍一下前两者。
四、 选择与定义焦点。
1、 大脑只会看到ta准备看到的。
这里老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给出1张写满1-9数字的图,标题写着总共有几个7。然后翻页,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8。妈呀,几乎全部学员都忽略了。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工作中的常见场景:当产品销量不好时,每次开会大家讨论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什么价格啦,市场啊,经销商啊等等,反正每次都能找到一个点,但是又仿佛不是这个问题。这就是典型的看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效果往往不尽理想。那么思维能不能由这个点延展到面呢,就是对所有可能的问题进行审视,看问题先看广度再看深度呢,这就是马上要谈的焦点思考。
2、 为什么焦点很重要。
(1)、通常来说,焦点是创造性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
(2)、善于集中焦点进行思考的人,即使不能很熟练地运用水平思考工具,也能较好地取得创造性思考成果。
3、焦点和焦点是不同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擅长关注为什么,带着目标/突显问题的去解决问题,这叫做目标焦点或者叫问题焦点。记得刚说过的看到7和8例子吗,经常容易忽视很多信息吧。所以首先要试着转换一下,变成区域/机会焦点的方式来思考。专注点转为关注“在哪里”,思考对象没有具体的方向。对那些没出现问题的领域,也能创造性地思考。
这里有个很好用的句式:对…提出新创意/有关…的新想法。原理是人脑的思考方向受语言的影响(提出问题的方法不同,思考结果就不同)。
举个例子。比如经常会被领导问到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单看这个问题是个目标焦点。通常的做法是向下游寻找阻碍积极性的因素,逐个击破。这都ok,我的建议只是增加一步,就是最后再问问自己“还有没有了”,增加可能性。但如果只想到这里,确实没有给自己更多的机会。现在试试更多审视更全面思考看看,我们来重新定义一下焦点,如果思考角度往上游找,就变成了为什么员工工作积极性会不高呢?为什么一定要提这个呢?答因为工作效率不高。那么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时候,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呢?这就如同目标焦点如果是个点的话,区域焦点就好比是个面(方块),效果立竿见影。
五、 概念提取。
如果把创新工具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分成盒子外的,大胆的方法,比如随机输入、激发与运动等。还有盒子内的,落地的方法,比如概念提取、挑战等等。今天重点说说概念提取,ta可以快速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
先从一轮创意体验开始说起。话说“如果你准备开一家咖啡厅,你有哪些创意。这里只PK各组创意数量,不PK质量”。经过学员们各种脑洞大开以后总结得出培训创造性的三个态度(工具使用前,要先有氛围):
(1) 积极的:每个想法都有价值,把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
(2) 丰富的:产生的想法越多越好;
(3) 有趣的:放松下来,在大脑中打开一条新思路。
这是一轮给了主题,但是没给工具的创新。
第二轮,看看既给主题,又给了工具的创新情况。
再来个思考题:小张不会游泳,想到河对岸去,如何过去?
来看看工具,重新定义的过程,是如何把有限的创意变成无限的可能的。
我直接说操作的答案吧,给大家上个流程:
(1) 选择一个焦点。
(2) 产生一个或多个初始主意,注意这个主意要有效,主要来自于经验。比如小张可以划船过去。
(3) 概念提取。要是方向性的、宽泛的。刚才划船的概念可以提取出借助漂浮在水上的物体漂浮过去。
(4) 替换的主意。因为实际的情况中可能会出现没有初始主意里的那个物体,比如现在没有船,但是替代物却有很多,比如有木头、树枝、门板、泡沫等等。一下子就无限多了吧。
(5) 记得再问一句:还有其他方法来实施同样的概念吗?
步骤就这些,现在试试自己也操作一下,比如刚刚提到的创意咖啡厅,大家一起投票选出最佳的那个主意(每人最多3票),然后最高的得票就是初始主意。再进行一下概念提取,替换主意,兴许真的能开创出成功的咖啡厅模式呢。
所以总结一下,概念提取,就是针对焦点问题,有一个初始主意,通过概念提取,衍生出更多主意的方法。
补充一下,概念和主意的区别:
概念:做某件事的一般方法。概念是抽象的、不具体的、是做事的方向。
主意:是具体的,是实施一个概念的方法。
当然,思维的开拓以及思考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这里只是借花献佛,复盘课程中的部分实用工具。最后,引用课程中的一句话“不断开创一条向前的路”致敬爱德华•德博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