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时代,首先应更新升级思维方式,即认知方式,才能在这个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思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理解计算机思维的前提是处理好以下七对关系:
1、大和小
电脑与人脑的处理的量级是天壤之别的,然而,处理量级不同思维直接决定了商业模式和事业成败,有了洋枪洋炮的工具,就不要再用原始的大刀长矛。因此,学会利用最有效率的工具是成为智能时代成为技术受惠者的前提,而基础是首先须具备计算机思维。
2、快和慢
人的生物进化是非常慢的,每个世纪只有百分之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比较慢,每年也只有百分之几。因此,人本身并不适应非常快的发展变化。但是,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大约每十年增加100倍。在智能时代,人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唯有升级认知,别无他法。
3、多维度和单维度
总体上来讲,人脑是线性处理事务的,看问题常常是一个角度,也没有能力把很多角度综合起来。但是,计算机有这个能力,因此占了多维度的便宜。
单一维度的思维模式是人脑所习惯的,然而是非常局限的。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对人类和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摆脱基因对自身的束缚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习计算机多维度思维是最佳选择之一。
4、网络和个体
人的思维是个体行为,很难集中很多人的智慧,产生叠加效应。但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网络效应基础上,它时通过许多彼此联系的计算机共同协作而产生的。
5、自顶而下和自底向上
前者是计算机精髓,而人更适合自底而上。在一个组织内,自底向上的做事方式更容易激发群体积极性,但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领导者的作用是刹车而非引擎,员工应该是引擎,这样的组织才更有活力。
6、全局和局部
人做事情时,限于自己的认知,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佳,失去对全局优化的可能性。由于计算机又处理大数的能力,以及是自顶向下的做事方式,更容易得到全局最佳。
7、成本和表现
人很多时候喜欢强调对错,喜欢追求绝对公平,喜欢要求最好的结果。但是,从工程的角度讲,好和坏,只是在固定成本下相对表现。计算机里面无论是软件设计,还是硬件设计,都是在平衡性能和成本的关系。
掌握计算机思维,还需要理解下面两个原则:
1、等价性原则
很多时候,一个较难的问题A和相对容易的问题B是等价的。但人类常常容易给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给了A就解决A,尽管它很难。而计算机则会试图解决等价,但是却更简单的问题。【万能钥匙——不要死盯着锁头,钥匙往往在别的地方,要善于从别的地方寻找答案】
2、模块化原则
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桌子,或者一个椅子,会直接去做。而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永远是先制作几个非常简单,能够大量复制的乐高积木块,然后用很多这样简单的模块,搭出复杂的桌子和椅子。——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对于我们平时深思好的问题,应该将它记录整理出来,成为文字的形式,相当于在做出了简单的模块,这些模块以后又可以进行搭建成为系统的思维工具,进而可以将其复制放在网上帮助需要帮助的学习者和身边的人。
边界
随心所欲不逾矩
1、在边界里做事情,既是一种工程思维,也是让我们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减少徒劳;
2、不要幻想突破边界。边界明确了方向和极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边界内找到相对好的答案——界内求解;
3、明确自己所处行业的边界,并在边界处设防,规避可预见的风险和意外——边界设防。
犹太人《塔木德》中的一句“主啊,求你赐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求你赐我耐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求你赐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