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铭铭在喜马拉雅上收听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听完后,他自己又选择了收听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由此了解了姓氏的起源、演变、迁徙路线、文史典故和名人轶事等等。
大约听了2周后,我想只听音频还不行,因为不知道讲解的某些地名、人名具体是怎么写的。既然铭铭这么喜欢听,那么为什么不把配套的书买来看呢?我想,音频和纸质书结合,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1、点燃学习兴趣
观察到铭铭对《百家姓》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家长应该怎样迎合他的兴趣,趁热打铁、点燃他的热情,让他在黄金收听期有更大的收获?这是我思考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行动。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作为家长,要给小朋友提供“方便”。有了方便,兴趣才得以保护。
很快书买来了,铭铭爱不释手,出去旅游的时候还带着。见他这么喜欢,我知道这件事情做对了。
空闲时我带着几个问题查看了书评,有多少人买了这本书?为什么会买这本书?这本书好在哪里?读过此书的人有什么收获?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网上竟有人和我的想法完全一致。有人说:“听说各种人名、词语却不知道是怎么写的,听音频结合看书,可以学习很多生字,对文字会更加有兴趣。”也有人说:“有的时候,阅读更有思考的空间,所以,别只是听百家讲坛!”他们说的,也正是我的想法。
2、调动多感官学习
在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学习资源匮乏,只有课本和零星的课外书。而现在资源极大丰富,有纸质书,也有音频、视频,还有网络老师的讲授。
相应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传统的纸质书,而应该参合多种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学习。比如,听一本书,调动的是耳朵;阅看一本书,调动的是眼睛;朗读一本书,调动的是嘴巴;书写一遍,调动的是手指。我觉着,用一种感官做10遍,不如调用各种感官各做一遍。
一件事情,调用多种感官来完成,效果是可以想象的。以学习一首诗举例,可以先看一遍,再听一遍讲解,再抄写一遍,再像作者一样,身临其境、声情并茂读一遍。
再比如,将“诵读百家姓+收听百家讲坛+阅读纸质书”三者结合,深入去学,收获一定是成片的。
3、教是最好的学
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也不同。比如,听到的能记住5%,阅读可以记住10%,多媒体可以记住30%,讨论可以记住52%,践行可以记住75%,教别人可以记住90%。
从学习效果上看,教一遍是最好的学!自己学会了,还不是真正的会。把别人教会,才是真正的会!
不管怎样,我们要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立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