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心态:谁的碗谁洗

深夜emo到天亮的事,十有八九藏着“替人扛债”的影子。

同事甩锅,你怕团队不和谐默默加班;

伴侣抱怨工作,你怕他冷落熬到凌晨听;

朋友借钱不还,你怕伤感情省吃俭用不敢提……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把别人的情绪当责任、麻烦当课题,活成连轴转的“共享洗碗工”,却忘了:

谁的碗谁洗,谁的课题谁负责。


你的痛苦,

大多是替人洗碗的后遗症


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症结几乎都在“课题混淆”。

网友吐槽,闺蜜抱怨老公太懒,她比闺蜜还急着找对方吵架,结果闺蜜夫妻很快和好,反而吐槽她多管闲事。

她没分清“沟通家务”是闺蜜的课题,对方要的是倾听,不是替她出头。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多洗一个碗”是善良,却忘了每个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朋友执意创业,你苦劝半个月没用,风险该他承担,你却替他担心到失眠;

亲戚家孩子想学画画,父母问你意见,你请教老师翻资料选了书法,孩子放弃后该反思的是父母,你却落了埋怨;

同事做项目没思路咨询你,你忙前忙后出主意,结果出问题后责任该他扛,他却把锅甩给你。

替人洗碗的本质,是用自己的精力扛别人的责任,最后把自己拖进内耗的泥沼,顾不上自己的生活。


分清“谁的碗”,

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判断


到底怎么分清“这碗该谁洗”?

阿德勒给了个直白标准:看直接后果由谁承担。

穿新衣服被同事说“不好看”,纠结的该是你吗?

不,评价是同事的课题,你的课题是“自己喜不喜欢”;

伴侣晚归不回消息,不必怀疑他不爱你,回消息是他的课题,你的课题是“要不要沟通边界”;

父母强迫孩子学不喜欢的专业,美其名曰“为你好”,实则是把孩子的人生课题当自己的面子课题。

这个判断标准像手术刀,剖开关系的内核:

你的事你负责,别人的事别干涉。

这不是冷漠,是帮我们在过度热心和推卸责任之间找平衡。

少些瞎操心,也能卸下自我纠结的包袱。


顶级心态:

只洗自己的碗,也允许别人的碗“脏着”


网上热议“为什么越拎得清的人越快乐”,高赞回答:他们知道自己的碗要洗干净,也接受别人的碗暂时“脏着”。

这份“允许”,正是课题分离的核心。

认识一位前辈,女儿选冷门的考古专业,亲戚都劝“学师范稳定”,只有她没拦着。

她说:我把野外作业、收入低这些现实讲清楚,但不能替她划掉喜欢。

女儿考上后虽抱怨累,却从没说过后悔,还总分享发现的陶片,几年后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研究者。

真正的顶级心态,不是帮所有人洗碗,而是守住自己的“洗碗池”——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课题上,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别人。

当朋友选自由职业,听他吐槽房租紧张就好,不必替他失眠;当亲戚用打骂教育孩子,分享共情经验即可,不必自责没改变他。

这份不越界的尊重,能让别人在试错中成长,也能让自己跳出内耗,这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生活的痛苦,多源于既想洗自己的碗,又想管别人的碗。

而课题分离,是在关系里找到平衡,我爱你,但我不控制你;我帮你,但我不替你;我尊重你的选择,也守住自己的边界。

当我们学会只洗自己的碗,不盯别人的锅,会发现,碗洗得清亮,人生的烟火气也能稳稳盛在里面,暖到心里。

守住自己的“洗碗池”

把“只洗自己的碗”刻进生活,关键是练就“允许他人如其所是”的心力。

生活是答卷,各人有各的解法,不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强求改变。

咸鱼自在不必翻身,朽木安稳不必雕琢,允许每个人做自己就好。

在七彩人生,“允许”的心力或许能通过具体方式培养。

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看清真实的自己与内心冲突根源;

在色彩瑜伽、绘画等减压活动中释放情绪,放下评判与排斥,把紧张、恐惧等低频情绪转化为喜悦与宽容,接纳一切发生。

当我们真正学会允许,才能彻底守住自己的“洗碗池”,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他人做他人,收回内耗的力量,也能从容过好每一段日子。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