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我们仨》从我开始看,到我把它看完,时间跨度特别长。因为在看“我们仨失散了”这一章的时候,我看的云里雾里,所以有段时间就停下没看了。等再想去看的时候,打开又是这一章,我看的迷迷糊糊,所以开始又停下、停下又再开始,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多次。后来有一次咬咬牙,看过去这章也就好了。
这本书篇幅并不长,记录了杨绛、钱钟书和钱瑗三人的过往生活。从孩子圆圆头未出生时,到她出生、长大、工作、最后离去。杨绛先生一人送走他们二人,脑袋里面这些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又是这样清晰,我想,她的难过也许会加倍吧。
也有在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记录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周边的事物都记录下来,慢慢地,也零零散散写成一个长长的故事。可是自己又会反驳自己,我也没什么厉害的事,记录下去,也许只是琐事还有抱怨。
也还好,我也有写日记的意识,不能说是习惯吧,因为我总是在睡前被其他事物吸引了去,总是拖着拖着就忘了写。偶尔看看以前写的日记,会惊讶于原来那一天我发生了那样的事,那时候我有那样的想法。
总之,我觉得记录生活是件好事,还是愿有岁月可回头吧。/
· 因为最难管的是嘴巴
“祸从口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已经知道的事,总爱往外说;还不知道的事,总是忍不住发问。嘴巴一张一合,便多省了许多的事。
·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诚然,太过有棱有角的人不太好相处也不好立足,但是过于圆滑的人也是如此。其实,我认为无论一个人怎么样,非议你的人始终是有的。就好像现如今的键盘侠一样,举着言论自由的大旗,他们并不理会对错,只要你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感到不高兴了,便会开始“非议”你。物极必反,在“不谙世故”与“最谙世故”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也是极为重要的。
· 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
果然,(牛)奶(红)茶是真的很好喝。
· 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
这是钱杨二老自制的“三合红”茶叶的配方,用来代替印度立普登茶叶的。由此我便知,滇红香、湖红苦,而祁红有色。
· 一次店里送来了扁豆,我们不识货,一面剥,一面嫌壳太厚、豆太小。我忽然省悟,这是专吃壳儿的,是扁豆,我们焖了吃,很成功。
这是钱杨二老一起生活时候的一个小片段。我看着的时候觉得真有意思,我家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事,引人发笑。这大概就是生活里的小乐趣吧。
· 还有活虾。我很内行地说:“得剪掉须须和脚”。我刚剪得一刀,活虾在我手里抽搐,我急得扔下剪子,扔下虾,逃出厨房,又走回来。钟书问我怎么了。我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钟书跟我讲道理,说虾不会像我这样痛,他还是要吃的,以后可由他来剪。
这段也是二老一起生活的片段,依旧很有意思,我觉得写得特别真实。妻子和丈夫的对话,杨绛先生紧张小媳妇的感觉还有钟书先生男子汉大丈夫的感觉,生活平常又美好。
·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当感到悲伤痛苦的时候可以哭泣,一旁还有人在安慰。是真的很幸福了。由我所见,成年人是极少哭的,好似哭泣是小孩的专属。悲伤苦痛难免难忍,但是“成年人”的身份总是在提醒着:不能哭。如若一个大人在悲苦时还能任情啼哭,有爱人百般劝慰,实实在在是令人羡慕的幸福。我看过很多女生对她们的爱人说同样一句话:“谢谢你把我宠成小孩”,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 常言道:“女儿做母亲,便是报娘恩”。
杨绛先生做了半年圆圆头的妈妈,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她说她虽然尝到母亲的艰辛,却还未报得娘恩。母亲的确是很伟大的。当一个女儿当了妈妈,才更能切身体味做母亲的不易,如此,把母亲这份伟大与爱传递下去,便是对母亲的报恩了吧。
· 圆圆得人怜,因为她乖,说得通道理,还管得住自己。
这样的孩子我便只是听听也觉得了不得。眼前登时出现了想吃白沙枇杷眼角挂一滴泪的圆圆头。老实说,我二十一岁也还做不到如此,懂理又自律。
· 他信上极为开明,说家里一对对小夫妻都爱吵架,唯独我们夫妇不吵,可见婚姻还是自由的好。
这是钱钟书的父亲要将小女儿许配给他的学生时,钱钟书的叔父写信劝阻。当然,并不是包办婚姻全是痛苦,婚姻自由都不吵架。但是,婚姻还是自由的好,自己做的选择,没有谁能怪罪。
· “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
有学生送来一担西瓜给钱钟书,这是圆圆头觉得的“与有荣焉”,我好像听见了她的自豪。我记得我小时候因为我爸爸可以一蹦蹦很远,也觉得“与有荣焉”。
·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这是钱钟书引用桐城先辈语“子弟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改编而来。二十岁的狂,不是肆意狂妄,而是一种勇,是一种敢。想到就去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三十岁的不狂,不是没了目标失去斗志,而是一种稳,是一种定,更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个人所在的年纪,都是自己最好的年纪。
· 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阅读是一项拥有巨大能量的技能。我们可以从阅读中看历史,观未来,行万里路,塑世界观。你想要的,都能从阅读里找到答案。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是杨绛先生形容“我们仨”失散只剩她一人的排解之词。当我失去我珍视的事物时,也会想到这两句话,世间好物不坚牢,无妨,也无妨。